解密:清朝历代皇帝在二十四小时内是如何安排?

皇帝穿什么衣服
清朝皇帝的服饰既保留了满族服饰中的风俗,又沿袭了中国历代皇帝“崇尚黄色、衣纹云龙”的传统,在黄色龙袍上缀有象征皇权的日、月、星辰、山、龙、火等12个图形 。
【解密:清朝历代皇帝在二十四小时内是如何安排?】清朝皇帝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衣服:大典祭祀和朝政时穿礼服,即朝服和衮服;年节喜庆的日子穿吉服,又称龙袍;平时穿常服又称便服;帽子要与衣服配套,分别为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服冠 。皇帝的衣服不但种类很多,面且更换频繁,有时一天要更换好几次 。
按照清代后妃制度,皇帝的祖母为太皇太后,母亲为皇太后,皇帝每天早晨穿戴整齐后,首先要向她们一一“请安”,以表示对长者的孝道与尊崇 。
皇帝请安完毕,就开始早读 。早读内容是前朝历代皇帝的《圣训》和《实录》 。所谓《圣训》,是前朝皇帝告诫臣下的诏令、言辞语录,《实录》是历代皇帝统治时期治国的编年大事记 。
清朝先帝们的《实录》、《圣训》,有一套存在紫禁城的内阁大库,每次要提前一天,由专人打开库门把书拿出来,用黄绫缎包裹,再装进楠木匣子 。第二天一大早送到皇帝读书的地方,即乾清宫左侧的弘德殿或养心殿西暖阁 。
清代皇帝用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时间学习先祖的圣训,无论严冬酷暑,从不间断 。经过长年累月的学习和领会之后,他们再调整、制定出自己的统治策略 。
皇帝每天吃什么
清代皇室沿袭满族的饮食习惯,一天两次正餐,就是早膳和晚膳 。早膳在上午八九点进行,晚膳在下午一点到两点进行,夏秋两季则要早一个小时 。两次正餐后,各加一顿小吃 。
御膳的食谱每天由内务府大臣划定,做御膳时,内务府大臣负责监督 。皇帝平时吃饭的地点,大多在寝宫和办事场所 。传膳时,由御膳房太监负责把3张膳桌拼在一起,铺上桌单,手捧红色漆盒的太监们将各种菜肴、饭点、汤羹等迅速端上饭桌 。
皇帝就座后,传膳太监先亲口尝尝,然后皇帝才开始吃 。试毒牌是一种银制的半寸宽、3寸长的小牌子,中国古人认为如果饭里有毒,牌子就会变色 。
皇帝吃饭是一个人单独吃,如果没有旨意,任何人都不能和皇帝一起吃饭 。一般是主菜八品、小菜四品,再加火锅、粥、汤等 。主食有米饭、面食及糕点多种 。
皇帝如何处理政务
上午9点半到11点,是皇帝上朝理政、办理公务的时间 。皇帝处理政务一般分为日常的和特殊的两种 。像御门听政、宫中日常视事、接见外国使臣等,属于日常的政务;重要的典礼像登基大典、大朝会、皇帝生日、皇帝大婚等属于特殊的政务 。
皇帝在吃早饭时,太监会把请求召见的王公大臣们的牌子递上来,叫做“膳牌”,由皇帝决定饭后召见谁 。饭后,皇帝开始批阅大臣奏章、召见大臣 。召见时,皇帝要询问各方面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然后下发谕旨 。
皇帝处理政务的另一种方式是御门听政 。清朝初期规定,皇帝逢五(即每月的初五、十五、二十五)要视朝,但是,政务繁忙的顺治、康熙皇帝几乎是每天听政,而且听政的时间多在黎明,许多重大决策都是在御门听政时做出 。
自嘉庆以后,皇帝渐渐懒惰 。咸丰之后,御门听政便废弃了 。到了同治、光绪两朝,皇太后垂帘听政,处理政务便变成另一种方式 。
皇帝每天上午处理完政务后,如果还有没批阅完的本章,或还有一些其他没办的事情,下午还可以继续办理 。
每天上午11点到下午2点30分,是皇帝休息吃晚饭的时间,据记载,每天下午皇帝一般在一两点时吃晚饭,然后批阅各部和地方大员的奏章,接着就开始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