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究竟为何拖了四十年才立太子

在帝制时代 , 皇位继承人的确立 , 事关皇权的传承、国本的巩固 , 所以 , 每当新皇帝上台后 , 通常都要把立储——选定太子的事儿纳入首要议事日程 。但北宋仁宗皇帝赵祯似乎是一个例外 , 而且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外——他于乾兴元年(1022)二月即皇帝位 , 到嘉佑七年(1062)八月 , 历经四十年才确立太子 , 时间跨度之长 , 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宋仁宗曾有过三个儿子:长子杨王赵昉 , 次子雍王赵昕 , 三子荆王赵曦 , 皆早亡 。他之所以迟迟不立太子 , 没有儿子应该是一个主要原因 。不难想象 , 作为一个万民臣服、拥有四海的皇帝 , 啥都不缺 , 缺的就是儿子——若大的家业没人继承 , 放在谁身上谁不着急?宋仁宗肯定着急 。至和二年(1055)初 , 46岁的宋仁宗得了一场大病 , 病的不轻 。他的病是不是与立储有关 , 只能留待博学的君子考证了 。皇帝病成这样 , 接班人的位子还空着 , 一旦山陵崩了怎么办?一些大臣沉不住气了 。
【宋仁宗究竟为何拖了四十年才立太子】网络配图
最先找宋仁宗谈这件事 , 希望把太子定下来的是宰相文彦博 。病中的宋仁宗同意了 。文彦博和宋仁宗都谈了什么 , 我们不得而知 , 我们只知道的是 , 如果按照文彦博的建议在这个时候确立太子 , 这个太子肯定不是宋仁宗的亲儿子 。那么 , 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宋仁宗的侄子宗实 , 即后来的宋英宗皇帝 。《宋史纪事本末》卷三十四《英宗之立》有这样一段记述:
仁宗景佑二年春二月 , 育宗室子宗实于宫中 。宗实 , 太宗之曾孙 , 商王元份之孙 , 江宁节度使允让之子也 。帝未有储嗣 , 取入宫 , 命皇后抚鞠之 , 生四年矣 。
也就是说 , 因为自己的儿子早亡 , 宋仁宗把自己的侄子宗实接进宫里 , 当儿子养 , 希望他将来接自己的班 。宋仁宗即位的时候 , 是乾兴元年(1022)二月 , 那时候宋仁宗十二岁 , 把侄子宗实接进宫里的时候 , 是景佑二年(1035)二月 , 宋仁宗应该是二十五岁 。在这样的岁数——正是一个人生育年龄最好的时候 , 就做好了这样的准备 , 显然在立储的问题上 , 宋仁宗是有两手打算的 。不过 , 他最希望的还是这期间自己能生一个儿子 , 狗皮贴不到羊身上 。或许正因为这样的心理 , 宋仁宗病好了以后 , 便把立储的事儿撂下了 。
网络配图
皇帝说话不算数 , 如此食言 , 惹急了一个大臣 , 他就是知谏院范镇 。知谏院是个什么官呢?宋制 , 谏院是负责规谏讽谕的机构 , 其长官称为知谏院 。范镇认为关于建储的事儿自己给皇帝提建议正对口 。于是 , 在嘉佑元年(1056)的五月 , 理直气壮地给宋仁宗上了一道疏 , 奋然说道:“天下事尚有大于此(立储)者乎!”并三次觐见陈述自己的观点 , 以至于痛哭流涕 。宋仁宗也很感动 , 但就是不松口 , 并以委婉的语言安慰范镇说:“朕知卿忠 , 卿言是也 。当更俟二三年 。”宋仁宗为什么说要等个二三年再立太子呢?他还是希望能生个儿子 , 把自己的位子传给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