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陵墓形状如北斗?有人则从风水学的角度来解释朱元璋陵墓为何状如北斗 。北斗形状的陵墓又有何说法呢?
明孝陵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部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它是明朝(1368~1644年)开国皇帝朱元璋及皇后马氏的陵寝 。明孝陵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翌年马皇后去世,葬入此陵 。因马皇后谥“孝慈”,故陵名称“孝陵”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 。明孝陵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皇家陵寝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
网络配图
历经沧桑的明孝陵,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部分已不存在,但它的所有建筑遗存都完好地保留在原地,空间布局上完整如初,文化遗存所在的自然景观未受损坏,陵区内的主体建筑和石刻,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包括下马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像路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筑遗存,明孝陵在中国帝陵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独特的设计理念、制度格局、营造规模和艺术成就很深刻地影响了以后帝陵的修建,如今分布于北京、湖北、河北等省、市的明清皇家陵寝都是以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而建造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明孝陵不愧是一项天才的艺术杰作,是中国文化发展到高度成熟时期的一项综合性成果,它开创了明清帝陵的一代新制,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的价值和地位 。
明孝陵从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式动工,至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历时25年 。先后调用军工10万,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规模巨大 。当时从朝阳门(今中山门)至孝陵卫再到陵墓西、北所筑的皇墙有45里,护陵驻军有5千多人 。那时候陵园内亭阁相接;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养长生鹿千头 。鹿鸣其间,气势非凡 。因屡遭兵火,现仅存神烈山碑、下马牌坊、大金门、四方城及神功对德碑,神道石兽狮、獬豸、骆驼、麒麟、马和象六种24只,神道石柱二,文臣武将各四 。
网络配图
明孝陵处于山清水秀的环境之中,周围山势跌宕起伏,山环水绕,人文与自然景观浑然天成 。陵园规模宏大,格局严谨 。孝陵建筑自下马坊至宝城,纵深2.62公里,陵寝主体建筑当年建有红墙围绕,周长2.25公里 。若从空中俯视,可以看到明孝陵竟然呈北斗状布局!有人说,这是朱元璋别出心裁,故意要打破常规,以表示自己不按常规、传统办事的帝王气概 。也有人说,这是为了让神道加深延长,便于布放石人、石兽 。还有人说,是朱元璋在建造孝陵时,有人建议挖平孝陵对面的孙陵岗(今梅花山),使墓道取直 。朱元璋认为孙权是条好汉,认为让东吴孙权大帝为自己守陵更显气概 。
近来,有人从风水学的角度来解释朱元璋陵墓为何状如北斗 。朱元璋早在作为农民军起义将领时,写过一首气贯长虹的诗篇:“天为帐幕地为毯,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伸长腿,恐把山河一脚穿 。”这体现了朱元璋的雄心,作为一个开国皇帝,朱元璋既然费尽心机择址建陵,在陵墓的设计上一定会更加用心 。古代帝王陵墓中有采用天宫、天象、星宿图的情况,意在“天人合一”、“魂归北斗”的效果,而朱元璋尤其对天象崇仰,因而在生前就把自己的陵墓设计成北斗七星的形状,“勺头”为绕梅花山而环行的导引神道部分,“勺柄”为正北方向直线排列的陵寝建筑部分,“勺头”、“勺柄”上的“七星”依次为四方城、神道望柱、棂星门、金水桥、文武坊门、享殿、宝城 。从平面图上看,孝陵的“七星”排列走向与南北朝、辽代、唐代所绘制的“北斗七星”图是相同的 。
明孝陵的后山还埋葬着一批明朝的开国功臣,有着名的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墓等 。据传,朱元璋营建明孝陵时,曾说过他一人独居钟山之阳,功臣陪葬山阴 。因此,在紫金山之阴就有了11座功臣墓 。这又恰似群星朝“北斗” 。风水学认为,朱元璋留存孙权墓并非像简单传说那样仅因孙权是好汉,而是因为孙权墓所在的梅花山孙陵岗还在古地貌学上是一个“近案”,通俗地说,就像一张茶几 。这样一来,明孝陵背倚钟山,从整体上就又形成背有靠,前有案,东有青龙,西有白虎,北有玄武(龟蛇合体),南有朱雀的吉祥格局 。也许,朱元璋这才称心如意 。
- 秦始皇陵未解之谜:放置几百吨水银有何作用?
- 活人铸剑术之谜:为何要用至亲的血来铸剑
- 揭秘宋高宗杀妹背后的不可告人之谜
- 探秘:古代也有公车腐败朱元璋禁止官员乘轿
- 千古秘密:明太祖朱元璋的长相究竟是哪种?
- 未解之谜:亚特兰蒂斯为何突然神秘消失
- 三星堆挖掘诡异事件挖出手机能看看长什么样吗 三星堆挖掘诡异事件挖出手机 三星堆13大诡异之谜
- 远古神话大羿与后羿真假箭神之谜
- 朱允炆下落之谜,出家为僧还是归隐于山水
- 解密三峡悬棺千古之谜上至500米下至3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