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里,刘晔可以说是一个很不引人注意的角色,如果不是铁杆儿的“三国迷”,大概没有几个人会记得他的名字 。事实上,在号称“谋臣如云”的曹魏集团中,他也的确没有起到多大的实质性作用,而在郭嘉、程昱、荀彧、荀攸、贾诩等人的光环之下,他确实也显得有点儿不那么出类拔萃 。然而,这并不能说明刘晔的才智就真的在这些人之下,事实上,自出道那一天起,刘晔始终都是曹魏集团中重要的谋臣,他曾经长期跟随在曹操身边,出过不少奇谋妙计,其后又辅佐曹丕、曹睿,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 。
刘晔初到曹操手下,便充分显示了他与众不同的独特的才华 。当时,同时被征召的有“(刘)晔及蒋济、胡质等五人,皆扬州名士 。”而就在曹操向他们问起“扬州先贤、贼之形势”时,其他四个人都是“争对,待次而言”,只有刘晔始终不发一言,等到曹操停下不再提问时,才“设远言以动太祖”,而且话又并不多说,“太祖适知便止 。若是者三 。其旨趣以为远言宜征精神,独见以尽其机,不宜猥坐说也 。”可见,在这五个人当中,刘晔才是真正的高手中的高手 。面对曹操这样的人,还要你去夸夸其谈地去细说什么吗?只要点到也就是了,因为曹操的理解和判断的能力远比我们想像的要强得多 。刘晔初露锋芒,就以他卓越的才华得到了曹操的认可,其结果是“太祖已探见其心矣,坐罢,寻以四人为令,而授晔以心腹之任;每有疑事,辄以函问晔,至一夜十至耳 。”如此看来,他是真的博得了曹操的信赖,大概可以从此风云际会、大显身手了 。
然而事实却根本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在以后的日子里,刘晔一次又一次为曹氏集团献出奇谋妙计,可是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拒绝采纳——而恰恰就是这些计谋,事后竟然无一不验,一切都在刘晔的预料之中 。
就在曹操平定了汉中张鲁之后,刘晔就向曹操提出:“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 。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 。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 。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 。若小缓之,诸葛亮明於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要,则不可犯矣 。今不取,必为后忧 。”以当时的形势看,这实在是一个上上之策,如果曹操依言行事,也许三国的历史就要改写,可是其结果却是“太祖不从” 。
事实证明,刘晔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因为就在七天之后,有蜀国的降者说:刘备初入蜀时,“蜀中一日数十惊,备虽斩之而不能安也 。”可以想像,在那种情况下,如果曹操率大军杀过去,将会是怎样的后果 。而后来,刘备羽翼丰满之后,确实成了曹魏集团的心腹大患,他们不但最终失了汉中,还丢了大将夏侯渊的性命 。
刘晔不仅能够对天下形势、敌我情形做准确的判断,而且更能深入地深入分析敌人心理,并且提出正确的意见 。
蜀国有一个有着“容止才观”的人物孟达,曾经率众来降,深受曹丕的器重,封他为“新城太守,加散骑常侍” 。人们也都对其十分常识,可是刘晔却坚持认为“(孟)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 。新城与吴、蜀接连,若有变态,为国生患 。”后来果然不幸为其所言中,孟达趁诸葛亮北伐之时发动了叛乱,如果不是司马懿智勇兼备,采取奇袭将其剿灭,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
而在关羽被杀之后,(曹丕)“诏问群臣令料刘备当为关羽出报吴不”,大家一致以为“蜀,小国耳,名将唯羽 。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 。”只有刘晔认为:“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馀 。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於终始之分不足 。”后来刘备果然亲自带兵击吴 。
- 范晔读音 范晔如何读
- 张廷玉哪三朝 张廷玉作为三朝元老 乾隆为什么要对他进行抄家
- 明朝三朝元老 明朝六朝老臣黄福有哪些贡献?结局如何?
- 三朝元老张廷玉晚年遭遇为什么反而那么凄惨
- 三朝元老刘晔:为什么会成为曲意逢迎的老滑头?
- 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拼音 后汉书的作者 《后汉书》全文
- 云馆宁与墨晔的小说免费阅读 云馆宁与墨晔的小说
- 汉中之战时,如果曹操听从了司马懿和刘晔的建议会怎样?
- 李晋晔和詹秋怡,不是有CP超话吗 李晋晔和詹秋怡的关系
- 后汉书的作者是谁? 后汉书的作者 后汉书作者范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