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了芭蕉,桃花源里蹦蹦跳跳 绿了芭蕉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送春归、客尚蓬飘 。昨宵谷水,今夜兰皋 。奈云溶溶,
风淡淡,雨潇潇 。银字笙调 。心字香烧 。料芳悰、乍整还凋 。待将春恨,都
付春潮 。过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桥 。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的出处是哪,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谁写的?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解析: 上片起首,“一片春愁待酒浇”,词人漂泊在外,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思归之情更是难以抑制 。坐在船上行驶在江中,看到岸边酒楼的酒旗正迎风招展,招袜顾客,心中不由地想借酒浇灭这浓浓的思归之情 。船儿渡过了秋娘渡与泰娘桥,偏偏又遇上这“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的恼人天气,更加增添了旅人的春愁 。下片想象归家后的温暖生活:有人给自己洗客袍,调银字笙,烧心字香,何等地美满惬意唉,现在还不能回去,还是独自一人漂泊不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匆匆而去,“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挑,绿了芭蕉”,时光远远地将人抛在后面,岁月不饶人啊!不信你看那红红的樱挑和绿绿的芭蕉,春天即将逝去,夏天就要到了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二句将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意象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生动形象深受后人喜爱 。从情调上看,这首词是宋亡以前作者早期漫游时所作,写的是暮春时节的羁旅情怀 。首句直从“春愁”写起,这春愁实际上是因春而起的羁旅之愁,春光老去,而“燕归人未归”,满怀落拓愁绪,只有借酒来浇,二三两句“江上舟摇,楼上帘招”就是紧承“酒”字来写,行人在舟中,看到岸上酒楼旗帘在风中飘舞,似乎在向他招手 。“帘”是酒店前挂的旗子,一般称“酒帘” 。“招”字既可作飘舞解释,又可作“招手”理解,正与上句“待酒浇”之“待”字相应,可谓一语双关,给人以联想 。秋娘渡与泰娘桥,是两个地名 。作者因思酒而见酒帘,但又没有真的停下来上酒楼上喝一杯,舟还在摇,人还在行,所以一会儿在秋娘渡,一会儿又到了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暮春黄梅雨季,到处是绵绵不断的轻风细雨,这是写景,也是写情,进一步泻染愁的气氛 。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是谁的词?
《一剪梅·舟过吴江》是宋末词人蒋捷乘船经过吴江县时所作的一首词 。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作者是谁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出自《一剪梅·舟过吴江》 。
《一剪梅·舟过吴江》是宋末词人蒋捷乘船经过吴江县时所作的一首词 。全词以首句的“春愁”为核心,用“点”“染”结合的手法,选取典型景物和情景层层渲染,写出了词人伤春的情绪及久客异乡思归的情绪 。
《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
译文

绿了芭蕉,桃花源里蹦蹦跳跳  绿了芭蕉

文章插图
船在吴江上飘摇,我满怀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招揽客人,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 。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心情欣赏,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实在令人烦恼 。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薰炉里心字形的盘香?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