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退出皇位后,上演了一出张勋兵变、宣统复辟的闹剧 。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为大总统,段祺瑞为内阁总理 。黎、段意见不合,时有冲突,称“府院之争” 。黎元洪召张勋率军入京相助 。张勋,少孤贫,后投军 。曾参加了中法之战,升至参将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参加袁世凯天津小站练兵,后升副将 。
三十四年(1908年),升云南提督 。宣统三年(1911年),任江南提督 。武昌起义时,张勋镇守南京,与起义新军激战于雨花台,战败后退守徐州 。清廷任张勋为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 。袁世凯当大总统后,张勋任长江巡阅使、安徽督军 。宣统退位,张勋禁止部下剪辫,以示忠于清室,被称为“辫帅”,其兵被称为“辫子军” 。
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于民国六年(1917年)五月,带3000辫子兵入京 。五月十二日(6月30日)夜,张勋等潜入故宫,与陈宝琛等会议,将复辟事告知前清宗室 。五月十三日(7月1日)凌晨,张勋穿纱袍马褂,戴红顶花翎,率康有为、北京政府参谋总长兼陆军总长王士珍等50余人进入宫中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道:到养心殿,召见张勋 。张勋说:“共和不合咱的国情,只有皇上复位,万民才能得救 。”溥仪说:“我年龄小,当不了如此大任 。”
张勋给溥仪讲了康熙8岁做皇帝的故事 。溥仪说:“既然如此,我就勉为其难吧!”溥仪将当天改为宣统九年五月十三日(7月1日) 。溥仪连发九道上谕封官授爵:封黎元洪为一等公;授七位内阁议政大臣,他们是张勋、王士珍、陈宝琛、梁敦彦、刘廷琛、袁大化、张镇芳;授各部尚书:梁敦彦为外务部尚书、张镇芳为度支部尚书、王士珍为参谋部大臣、雷震春为陆军部尚书、朱家宝为民政部尚书;授徐世昌、康有为为弼德院正副院长;授赵尔巽等为顾问大臣;授原各省督军为总督、巡抚;授张勋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仍留北京;冯国璋为两江总督、南洋大臣等 。十四日(7月2日),授瞿鸿等为大学士,补授沈曾植为学部尚书、萨镇冰为海军部尚书、劳乃宣为法部尚书、李盛铎为农工商部尚书、詹天佑为邮传部尚书、贡桑诺尔布为理藩部尚书 。
要求全国“遵用正朔,悬挂龙旗” 。
当天,北京街上出现大门挂龙旗的现象 。
张勋率兵入京,溥仪第二次登极当皇帝,是为溥仪复辟或宣统复辟 。这年为丁巳年,史称“丁巳复辟” 。但是,历史教科书及论着文章称作“张勋复辟”,这很值得商榷 。“复辟”二字:“复”,《史记·平原君列传》:“三去相,三复位 。”其意思是恢复;“辟”,《尔雅·释诂》:“辟,君也 。”其意思是君位 。“复”与“辟”两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恢复君位或恢复帝位 。这次宣统复辟,是由张勋统兵进京,扶持溥仪重新恢复皇位 。张勋何许人也?张勋仅是一个长江巡阅使、安徽督军,相当于省军区司令 。许多书文称“张勋复辟”,其有何“辟”之可“复”?实际上是张勋兵变,溥仪复辟或宣统复辟,而不是张勋复辟 。
然而,黎元洪拒不受命,避居日本公使馆,电令各省出师讨伐;电请冯国璋代行大总统,重新任命段祺瑞为国务总理 。湖南等省督军通电反对复辟 。十五日(3日),段祺瑞组织讨逆军,自任总司令,讨伐张勋 。十八日(6日),冯国璋在南京就任代理大总统,任命段祺瑞为国务总理 。十九日(7日),南苑航空学校派飞机向宫中投下三枚炸弹 。
太妃们有的钻到桌子底下,有的吓得惊叫,太监们更为惊慌,宫里乱成一团 。同日,讨逆军败张勋军于廊坊 。二十一日(9日),北京公使团照会清室,劝告其解除张勋武装 。二十四日(12日),讨逆军进入北京,勋兵与战,兵寡失败 。张勋逃到东交民巷荷兰公使馆内 。溥仪的师傅和父亲替他拟好批准张勋辞职的谕旨和退位诏书 。这是溥仪的第二个退位诏书,溥仪看了放声大哭 。这年溥仪14岁 。历时12天的张勋兵变、溥仪复辟的闹剧结束 。
- 揭秘贵由登基时为何会受到基督教徒的威胁
- 家里没用水也不漏水,为何水表仍在转动?
- 为何说三国时长沙"剩女"遍地是东吴失败的原因?
- 武松为何拒绝赴京?绝不是已成废人
- 纣王专宠妲己三十载两人为何没有子嗣
- 李隆基梅妃为何从宠冠后宫沦落到打入冷宫
- 历史解密:李自成为何最终起义失败
- 孙尚香钟情于刘备为何迟迟不给他生孩子呢?
- 解密:诸葛亮为何会选择当时一穷二白的刘备?
- 雪莲果热量低为啥不可以减肥 雪莲果热量低为何不可以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