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之死:海瑞的清廉为何救不了腐朽的大明朝?

1587年初冬,一个普通的中国官员海瑞病逝于南京 。这是一个把清官做到极致的人,做到家徒四壁、做到家破人亡 。他无朋无党、无亲无友地走完了自己孤独的一生,只为替这个国家树立起一个清廉的标杆 。然而他的清廉救不了这个国家,他死后57年,大明覆灭 。海瑞在身后深远地影响着这个国家,人民寄幸福于清官,国家寄希望于清官,直到1966年,这种寄托把整个中国拖进十年浩劫 。
一如道德无法对抗本性,个人之善同样无法对抗体制之恶 。400多年后我们重读海瑞,就是要明白,指望清官的国度,就是一个没有指望的国度 。
万历十五年,南京吏部右侍郎海瑞死了 。
网络配图
海瑞这个职位大致相当于现在副部级 。关于这位大明副部级领导死后的情形,史书上有相当生动的记载 。据说当时佥御史王用汲到海瑞家探视,看见他房里的帷帐都是葛藤皮做的,而且都已经很破了 。海瑞身上的衣服也很不像样,寒酸得连穷书生都不大会穿 。海瑞没有儿子,王用汲就承担起丧葬事宜 。他翻检海瑞储蓄,只找到了十来两银子 。王用汲当时就掉了眼泪,在同僚里凑份子给海瑞下葬 。
有人见了这个场面,写诗说:“萧条棺外无余物,冷落灵前有菜根 。说与旁人浑不信,山人亲见泪如倾 。”还有一位叫朱海楼的御史,当年受过海瑞的整治,恨海瑞恨得入骨 。海瑞死后朱海楼到了他家里一看,怅然地说了句话:“回吾怨恨之心也 。”
这真是一个清官,而且是整个大明朝最有名的一个清官 。大家都知道,明朝官员的俸禄非常低 。比如海瑞当县令时,月薪只有七八石大米,而且还不能全额发放 。即便全额发放,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也不过是一千出头 。别的县令有灰色收入,不指着工资过日子 。海瑞什么灰色收入都不要,就结结实实拿这份工资养活一大家子人 。海瑞还曾经辞过职,赋闲在家 。这段时间连一个月一千多的工资也断了,他就靠给人写墓志铭、赠序之类的文章苟延残喘 。
网络配图
不光自己不要灰色收入,海瑞要求下属也不要 。他当淳安县令的时候,就把下属的各种津贴都取消了,同时严禁收取陋规 。一下子淳安县的公务员生计都成了问题 。海瑞给他们出主意说:“你们的收入可能确实不够吃 。这个我理解 。好在平时衙门里事情也不多,大家可以找时间外出打工,或者做点小本买卖贴补家用 。”海瑞自己以身作则,在家属院旁边弄了块菜地,没事了就去种菜 。
光靠工资和稿费,再加上几捆菜,海瑞生活的困窘可想而知 。他第一次进京汇报工作的时候,连身能穿得出去的官服都没有 。他的朋友批评说,不管怎么穷,也不能这个样子见人嘛 。海瑞这才一咬牙买了块黄布,做了套官服 。海瑞母亲过生日,作为一名孝子,海瑞悍然买了两斤肉 。第二天,浙江总督胡宗宪就逢人便讲:“昨天海县令母亲过生日,他买了两斤肉!”
这样一个大清官,自然得到了群众的爱戴 。据《明史》记载,海瑞出葬的时候,南京市民罢市,穿着白衣白帽的人挤满了江边 。流着眼泪祭奠他的人“百里不绝” 。此外,朝廷也很给面子,赠了他太子保的荣誉,还送了一个“忠介”的谥号 。
但这样一位声名显赫、备极哀荣的清官,却是在孤独中满怀怨恨地死去 。海瑞死的那一年是72岁 。
网络配图
在死前的一年,他感到自己来日无多,就给皇帝写了一份奏疏 。这份奏疏有点类似于他的“尸谏”,写的毫无顾忌 。海瑞说:陛下励精图治,但是国家却没变好 。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对官吏的刑罚太轻了 。大臣们说什么朝廷对士大夫要以礼相待 。对他们以礼相待,那又拿什么对待无辜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