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二 )


还有一件事情说明吕端的多谋深算 。吕端入相不久,叛臣李继迁兵挠西部边陲,当地军队抓住了他的母亲 。太宗听说后,想把她杀掉,就召当时为枢密副使的寇准相商 。寇准回家时,路过吕端的相府 。吕端知道皇上召寇准有大事,对寇准说,皇上不让先生将此事告诉我吗?寇准说没有 。吕端说,边疆的一般战事,我不必知道,若是军国大计,我身为宰相不可不知啊 。寇准便把此事告知吕端 。吕端又问此事如何处理,寇准说皇上已下诏斩杀于军门处,以戒凶逆 。
吕端马上回答,这不是个好办法,请您缓办,我将上奏皇上 。随后,他朝见太宗,说,昔日项羽得到刘邦的父亲,欲把他煮吃了,刘邦说,愿分我一杯羹 。这说明刘邦举大事不顾其父母亲情,何况李继迁属于悖逆之人呢?皇上今日杀了他的老母,明日就能生擒李继迁吗?如不能,愈坚定他的反叛之心啊 。太宗问,你看该如何办?吕端说,不如将他母亲安置赡养,以招降李继迁 。即使李不能降,其母生死在我们手中终可系其心 。太宗听罢连连称好,说,若不是你,差点误了大事 。后来,果然得到了应验,李继迁的母亲病死在延州,李继迁闻讯后,不顾自己的性命来奔丧 。被抓后,李的儿子纳款请命,一场暴乱就此平息 。
至道三年(公元997年)三月宋太宗赵光义驾崩,临死之前立三子赵恒为太子 。皇宫内侍王继恩害怕赵恒继位后于己不利,便偷偷联络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等人,密谋立楚王赵元佐为太子 。太宗死后,李皇后命王继恩召吕端进宫议事 。
吕端预感到要有大变,先命人将王继恩锁于阁内,让士兵守住门口,然后火速入宫见李后 。李后对吕端说,皇上已驾崩,立嗣应该立长子才对,现在你看怎么办?吕端知道李后的意思,却毫不迁让退却,说:“先帝立太子正是为了今日,今先帝刚刚过世,岂可违命而再去讨论重立太子之事?”李皇后无话可说,不得已而奉太子恒即位 。真宗赵恒即位时垂帘面臣,吕端平立殿下不拜,先让人卷帘,走过去确认是太子,这才降阶,率群臣拜呼万岁 。此足见其大事之精明到何等地步,难怪当年毛泽东在晚年要赠叶剑英那两句诗 。毛泽东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叶剑英的信任自是不言自明了 。
宋史《吕端传》中对于吕端的长相只有四字:姿仪瑰秀 。用今天的话说大概就是身材魁梧,面目清朗,仪态端正 。除了说他大事不糊涂外,还称赞这位先生有气量,宽厚豁达,喜欢与人交往和开玩笑,同时又轻财好施 。评价之高,实属罕见 。但如果了解了吕端先生的为人后,心中的敬佩之意定会油然而生 。
有一年,朝中有位大臣李惟清,被皇上从知枢密位置上改任御史中丞,以为是吕端在中间起的作用,心存不满,在吕端有病在家休养期间诬告吕端 。吕端听后不以为然,说,我一辈子直道而行,无所愧畏,风波之言不足虑也 。
吕端的祖父吕兖,在晋朝时任沧州节度使刘守文手下判官,后刘守文反叛,兵败后吕家也被牵连得诛灭九族 。当时吕端的父亲吕琦还是个幼儿,吕兖的同乡老友赵玉冒着杀头的危险对监斩官说,这个孩子是我的弟弟,不是吕家的孩子,吕琦方免一死 。
吕端为官后,终身不忘救父之恩,几十年来,一直照顾赵家,并将赵玉的孙子赵绍宗视为自己的孩子,并以自己的名义,表荐他荫补入仕 。家乡有个朋友冯道,其儿子因病瘫卧在床,吕端每月将自己的俸银分一部分给他,而他自己却从不私蓄财产,以至后来吕端辞世,两个儿子生活困难,无钱结婚,只好把房产卖给了他人 。直到真宗偶尔得知此事,从内府支出了五百万钱将房产赎回,又另赐金帛,还清了吕家所欠债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