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论原文及翻译注音 留侯论原文及翻译注释

       《留侯论》原文  作者: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⑵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⑶,匹夫见⑷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⑸然临⑹之而不惊,无故加⑺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⑻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⑼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⑽出而试之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⑾待天下之士 。其平居⑿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虽有贲、育⒀,无所复施 。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⒁,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遂舍之 。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⒂ 。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留侯论原文及翻译注音 留侯论原文及翻译注释

文章插图
      
       注释①本文为嘉祐六年(1061)苏轼应“制科”时所上《进论》之一 。留侯即张良,字子房,他是“汉初三杰”之一,辅刘邦定天下,封为留侯 。②节:操守 。③这句话的意思是:常人在情感上总有不能忍耐的时候 。④见:被 。⑤卒:同“猝” 。突然,仓猝⑥临:逼近 。⑦加:侵凌 。⑧挟持者:指怀抱的理想 。⑨圯:yí桥 。⑩隐君子者:隐居逃避尘世的人 。⑾刀锯鼎镬:四者皆古代刑具 。借指酷刑 。⑿平居:平日 。⒀贲、育:战国时勇士 。周代时著名勇士,卫人,传说能力举千钧 。⒁《史记·留侯世家》:“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此语即说张良暗杀秦始皇的事 。⒂伊尹、太公之谋:用智慧化解危机的谋略 。伊尹,商之贤相,名挚 。太公,太公望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周文王时太师 。整句话的意思是:这样秦始皇当然不能使他惊怕,而项羽也不能使他暴怒了 。
【留侯论原文及翻译注音 留侯论原文及翻译注释】
留侯论原文及翻译注音 留侯论原文及翻译注释

文章插图
       译文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 。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 。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 。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张良被桥上老人授给兵书这件事,确实很古怪 。但是,又怎么知道那不是秦代的一位隐居君子出来考验张良呢?看那老人用以微微显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贤相互提醒告诫的意义 。一般人不明白,把那老人当作神仙,也太荒谬了 。再说,桥上老人的真正用意并不在于授给张良兵书(而在于使张良能有所忍,以就大事) 。在韩国已灭亡时,秦国正很强盛,秦王嬴政用刀锯、油锅对付天下的志士,那种住在家里平白无故被抓去杀头灭族的人,数也数不清 。就是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没有再施展本领的机会了 。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刀锋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末余之势可以驾驭(连上句意思是:在锋芒之势上,是没有可乘之机的) 。张良压不住他对秦王愤怒的情感,以他个人的力量,在一次狙击中求得一时的痛快,在那时他没有被捕被杀,那间隙连一根头发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