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王安石的胸怀:主动为政敌苏轼求情保

人的嘴主要有两个功能 , 一是吃饭 , 二是说话 。话不在多而在于精 , 症结要说到点子上 。说不到点子上的话叫废话 , 再多也没用 , 那叫话唠;说到点子上的话 , 就可能会出言如山 , 一语中的 , 一句顶一万句 。
网络配图
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 , 办案的一帮仕宦欲置苏轼于死地而后快 , 但杀照样不杀 , 神宗一时举棋不定 。症结时刻 , 资深元老王安石上书说:“安有盛世而杀才士乎?”据说 , 苏轼最后能保住脑袋就取决于王安石这一句话 。须知 , 他们二人是政敌 , 若换他人 , 朝廷杀了我的政敌 , 正中下怀 , 我不落井下石 , 也就不错了 , 何苦替他出头 , 为他求情?可王安石到底是王安石 ,  , 这一代名相的帽子不是白给的 。
照样北宋 , 范仲淹搞庆历变法 , 重要内容之一是反糜烂 , 挖出不少贪官 , 抄家查办时家属后代哭哭啼啼的 , 有些办案的官员就手软了 , 皇帝也踌躇了 。到底还搞不搞了?范仲淹力排众议 , 一句话掷地有声:“一路哭不如一家哭!”坚定了摇动者的决心 , 铁腕反贪 , 真抓了不少蛀虫 , 吏治官风大为好转 , 人心亦为之一振 。
网络配图
【一代名相王安石的胸怀:主动为政敌苏轼求情保】到了清初 , 康熙的十几个成年儿子都盯着皇位不放 , 结党营私 , 明争冷战 , 闹得乌烟瘴气 。平心而论 , 他的儿子个个都有本事 , 定谁接班都有事理 , 康熙很纠结 , 这时 , 有大臣进言说:立储看皇孙 。康熙马上如醍醐灌顶 , 毫不踌躇地选定了四阿哥胤禛 , 因为他最钟爱也最看好的孙子弘历 , 便是胤禛的儿子 。或许就因为这一句话 , 造就了康、雍、乾盛世 , 也未可知 。
网络配图
清道光年 , 鸦片危害日趋激烈 , 朝中主张禁烟派与否决禁烟派吵成一团 , 相持不下 , 各讲各理 , 道光皇帝也没主意了 。这时 , 林则徐的一句话让他下了决心:“鸦片流毒天下 , 若犹泄泄视之 , 是使数十年后 , 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 , 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这可是要命的事 , 弄欠好祖宗留下的江山都没了 , 忍不住道光不狠下决心禁烟 , 中国近代史就因此转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