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会成为蜀汉史上唯一的丞相?

先来说说丞相在秦汉意味着什么 。
丞相制度起源于秦,而成熟于汉 。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共掌朝廷军政大权 。其中,丞相因为负责全国的日常行政管理,所谓丞相府,在秦朝和汉朝前期很长一段时间,实际上就是全国的行政中枢,拥有大量的属员 。
很显然,丞相的权力过大,对皇权是很大的威胁 。秦朝就已经表现得非常清楚了,吕不韦、李斯、赵高先后弄权,蒙蔽皇帝,尤其是到李斯的时候,秦始皇突然驾崩,他和赵高就立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完全是为了便于他们操纵朝廷 。赵高后来又在政治斗争中害死了李斯,又害死了秦二世,差点篡位为帝 。
所以,西汉中期开始,皇帝就开始在宫中设置一些官僚,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比如尚书,是为内廷官 。内廷权力依托于皇权,逐渐扩大起来,对相权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
到西汉末年,仿古改制,将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改为三公官,也就是司徒、司空和司马 。相比于丞相制度下朝廷权力过于集中于丞相府,司徒虽然名义上继承了丞相的权力,但实际上比丞相的权力要小 。
网络配图
东汉基本沿袭了这套体系,但因为东汉中期开始,皇帝常常年幼,经常出现外戚以大将军辅政的局面,实际掌握军政大权,司徒、司空的权力逐渐减弱 。到东汉晚期,能否参与朝廷军政事务处理,往往取决于在职衔中是否“录尚书事”,不带这一条,无论职位是什么,实际权力都是要大打折扣的 。
所以,在汉末的语境下,真正掌握内外军政大权的权臣,一旦将皇帝控制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往往会突破常规,让皇帝封自己当相国,从而凌驾于整个官僚体系之上,真正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当他们真正处在万人之上的位置上的时候,也意味着一人之下的局面不会太久了 。
比如董卓,在废立皇帝之前,先是当了司空,然后又改为太尉,都还在常规之中 。而在废立皇帝之后,就干脆拜相国了,“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置家令、丞”,就等于用自己的相府取代了朝廷,执掌内外文武权力 。劫持汉献帝迁都长安之后,董卓更是号称太师,对朝廷公卿连面子上的尊重都没了 。
董卓死后,观众大乱,曹操将汉献帝劫持到他自己的地盘许昌,先是以镇东将军假节钺、录尚书事,不久后就让皇帝封自己为大将军 。但当时袁绍势力比曹操大很多,袁绍自称大将军,曹操不愿意得罪袁绍,就改为司空,行车骑将军 。
这一时期,虽然汉献帝名义上仍然有一个小朝廷,设置了公卿将相,但实际上这些职位都只是坐享高官厚禄的闲职而已,并没有什么实权 。真正掌握内外军政大权的,是曹操的司空府下属的文武僚属 。
当然,曹操亲信的文武臣僚,往往既有司空府的职位,又有汉献帝的朝廷的职位 。比如荀彧,实际上是服务于曹操的,但他同时也是汉献帝的侍中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曹操以此来控制汉献帝的活动,将汉献帝变成一个幽禁深宫的傀儡 。
建安十三年,曹操征乌丸之后,已经开始做南征刘表的准备,又改变了官制,废除了三公官,重设丞相、御史大夫,曹操自己就当了丞相 。这种名义上的变化就意味着,本来作为曹操司空幕僚的僚属开始和汉献帝的朝廷逐步合并 。
曹丕篡汉之后,曹魏又开始逐步恢复东汉的官至,但也做了许多调整和改变 。在东汉掌握实权的司徒、司空和太尉在这一时期逐渐变成闲职,甚至只是给予德高望重的元老重臣的一种荣誉性的官衔 。
其中比较著名的,比如王朗就担任过司空、司徒,钟繇曾担任过太尉,华歆也曾担任过司徒 。但实际掌权的是大将军和大司马 。曹丕去世时任命的四位辅政大臣中,就包括大司马曹休、大将军曹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