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教学目标的“四要素”分别是

怎样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教学目标的“四要素”分别是

文章插图
一、 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
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基本内容 。所谓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指能够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的教学环境——即能支持下述新型教与学方式的教学环境 。
二、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
实现以“自主、合作、探究” 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 。方式则是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课的具体目标,有了新型的教与学方式,再加上正确教育思想观念的指导和相关教学资源的支持,才有可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最终目标 。
扩展资料
华附属小学的王建刚老师展示的《四边形分类》一课,问题贯穿一节课的始终,师生借助ipad在互动中建立起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在交流和质疑中掌握了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四边形的关系,在评价与梳理中建构起知识网络,这节课真正实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
成都七中黄典平老师展示的《多边形与圆的初步认识》一课,充分展示了及时性评价的优势,上课之前分好小组,学生探究完毕之后用ipad拍照发给老师,老师对每一个小组的探究情况了如指掌;练习之后学生的答题情况接着显示,教师对学生哪一个知识点出现了问题清清楚楚,可以有针对性进行指导,真正实现了关注人人,课堂高效 。
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育观念,有效利用现代技术教育装备,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让学生在智慧课堂中学习成长 。
参考资料来源:胶州政府网-智慧课堂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教学目标的“四要素”分别是
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教学目标的“四要素”分别是

文章插图
规范的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四个要素:
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 。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争辩能力”等,这些写法都是不规范的,因为目标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
2.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 。如有位教师在写《海燕》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写了“培养学生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这种写法不仅主体不对,而且也无法评价“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和“学生的写作技巧”到底“进步”了多少 。
3.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 。如“根据地图,指出我国的首都北京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环境保护要从我做起‘‘的道理 。”或“在10分钟内,学生能完成15道简单计算题 。”
4.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如“就提供的某一道应用题学生至少能写出3种解题方案”“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学生至少能记住4个单词”等 。目标表述的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理想) 。
请问信息技术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
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教学目标的“四要素”分别是

文章插图
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目前最有效的途径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只是一个辅助作用,它不能够完全代替教师的教学工作,准确、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应从实际出发,遵循教学原则,合理分配时间,提高教学效益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原则,对教学环节做周密安排,精心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