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蚜虫的危害及发生规律如何?怎样进行有效防治?

花生蚜虫的危害及发生规律如何?怎样进行有效防治?
(1)蚜虫的危害花生蚜在全国及世界各地均有发生 , 广泛分布于我国各花生主产区 , 为多食性害虫 , 寄主植物有200余种 , 除花生外 , 豆科蔬菜、苜蓿、刺槐、国槐等受害严重 。通常以成蚜、若蚜群集在花生的嫩芽、嫩叶以及花柄等处为害 , 常导致叶片卷缩、变黄 , 植株生长迟缓 , 进而影响花芽形成与荚果发育 。猖獗发生时 , 蚜虫排出大量蜜露 , 引起霉变 , 使花生茎叶变黑 , 甚至整株枯萎死亡 。(2)发生规律在我国北方一年发生10余代 。主要以无翅若蚜在苜蓿、紫花地丁等原生寄主上越冬 , 也有少量以卵在枯死寄主上越冬 。第二年春 , 花生蚜首先在原生寄主上繁殖几代 , 产生有翅蚜 , 之后迁移到附近的豌豆、刺槐和国槐等植物上为害 。当花生出苗后 , 即迁入花生田为害 。花生蚜喜低温、干旱 , 忌高温、高湿 。(3)防治措施①农业防治清除越冬寄主 , 秋后及时清除田埂、路边杂草 , 减少虫源 。②药剂喷雾当田间有蚜株率达20%~30% , 每株有蚜虫10头~20头时喷药 。如降雨多、湿度大 , 或瓢蚜比达1∶100时 , 蚜量有下降趋势 , 停止喷雾 。在田间点片发生阶段可选用20%氰戊菊酯乳油 , 或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 , 或2.5%溴氰菊酯乳油 , 或40%氰戊·马拉松(菊马)乳油2000倍液~3000倍液 , 或45%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 , 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 , 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 , 或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等喷雾处理 。

花生蚜虫的危害及发生规律如何?怎样进行有效防治?

文章插图
家中的花生了蚜虫 怎么办? 为什么会生虫子?
花生蚜虫为苜蓿蚜 , 俗称“蜜虫” , 也叫“腻虫” , 是我国花生产区的一种常发性害虫 。
一、危害情况
早播春花生顶土尚未出苗时 , 蚜虫就能钻入幼嫩枝芽上危害 。出苗后 , 多在顶端幼嫩心叶背面吸食汁液 。始花后 , 蚜虫多聚集在花萼管和果针上为害 , 使花生植株矮小 , 叶片卷缩 , 影响开花下针和正常结实 。严重时 , 蚜虫排出大量蜜汁 , 引起霉菌寄生 , 使茎叶变黑 , 能致全株枯死 。一般减产20%~30% , 严重的50%~60% , 甚至绝产 。蚜虫是花生病毒病的重要传播媒介 , 除自身为害外 , 往往带来暴发性的病毒病害 。
二、生活习性
花生蚜虫1年发生20~30代 。主要以无翅胎生雌蚜和若蚜在背风向阳的山坡沟边、路旁的荠菜等十字花科和地丁等豆科杂草或冬豌豆上越冬 , 有少量以卵越冬 。翌年3月上中旬在越冬寄主上繁殖 , 4月中下旬平均地温回升到14℃时 , 产生大量有翅蚜 , 先后向荠菜或刺槐、紫穗槐和国槐的嫩梢及春豌豆等寄主植物上迁飞 , 形成第一次迁飞高峰 。5月中下旬花生出土后 , 田间的荠菜等寄主植物陆续老熟枯萎 , 又产生大量有翅蚜 , 向花生田迁飞 , 形成第二次迁飞高峰 , 因此造成6月上旬始花的花生田蚜虫点片为害 。进入6月中旬 , 由于气温升高及天气干燥 , 有利蚜虫繁殖 , 再次产生大量有翅蚜在花生田内外蔓延 , 形成第三次迁飞高峰 。这时正是花生开花期 , 如果条件适宜(干旱、少雨、高温) , 蚜虫则繁殖很快 , 一般4~7天就能完成一代 , 田间虫口密度剧增 。这是蚜虫对花生猖獗危害的时期 , 也是花生病毒病发生的高峰期 。7~8月份 , 雨季来临 , 湿度大 , 天敌多 , 蚜虫密度锐减 , 加之天气炎热 , 部分蚜虫向阴凉的场所转移 。9~10月份气温降低 , 花生收获后 , 有翅蚜又从花生落粒自生苗和菜豆上移向荠菜、地丁等寄主危害和越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