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清朝五大未解谜团:清东陵选址之谜( 二 )


4、大清国号起源之谜
大清朝为什么会叫清朝呢?清朝的国号是怎么来的?在1636年皇太极易“金”为“大清”,不过当时并未说明国号之由来,致使“大清”国号成为一桩历史悬案 。
这“大清”国号究竟隐藏着什么玄机?对此,后世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归纳总结为六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源自青色 。有人引用乾隆皇帝“天造皇清,发祥大东”之诗句,提出以五色配五方,则东方为青色 。但将“大清”与青色相联系,似乎有些牵强 。
第二种说法:发音近似 。如有人认为“金”与“清”音接近,将原金国号改为清,是选取发音近似的合适字代用 。
第三种说法:源自古代传说 。如有人提出皇太极改金为清,源于历史上少昊金天氏传说 。少昊金天氏称父为清,且又称土为清,胙土于清 。皇太极将金国比作少昊金天氏,金天氏胙土于清,故采用“清”国号 。
第四种说法:周室受命 。如在古书《尚书》、《诗经》、《周颂》书中均能找到“清”字,据此,“清”乃周室受命之象征,皇太极改国号或许是将自己的事业比附周武王之大业 。
网络配图

第五种说法:以水克火 。有人认为朱家大明的“朱明”二字都具火意,以水克火,符合五行相克说 。再则,因“火克金”,起先的金国号不吉利 。皇太极以清为国号,明确显示其取代大明的意图 。
第六种说法:笼络人心 。有人认为皇太极在改“后金”为“清”的前一年,已废除“女真”族号,改为“满州” 。而“满州”在满语中音近“曼殊”,本是佛名,意为“清之帝王”,是佛的化身 。因此他用“清”代“金”,对笼络各族人心和进一步取代明王朝,作用都比“大金”或“后金”来得大 。
以上几种说法各有其理,又互为补充 。以此可见,1636年皇太极易“金”为“大清”,可能是各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趣的是,皇太极的“崇德”年号与明朝的“崇祯”年号相近似,而与明朝的“崇尚祯祥”相对,他的“崇尚道德”,似乎是将自己置于高出明朝的地位 。
大清国号起源的真正原因,想必皇太极最清楚不过了,遗憾的是史料中并未记载国号由来,成为一桩历史悬案 。
5、景陵为何三度起火?
景陵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频发大火 。对于古建筑来讲,这可是致命的事情 。景陵在历史上共有过三次起火的记载,先说第一次 。
第一次起火发生在道光十二年(1832年)正月,景陵东西朝房的房檐先后起火,幸亏护陵官兵扑救及时,扑灭了着火点,未造成火灾 。虽然这次失火并未造成多大损失,但道光帝得知后,还是严厉惩处了护陵官兵 。
第二次着火发生在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二月二十日早晨,景陵的隆恩殿突然起火,陵隆恩殿内供放着康熙皇帝和4位皇后、1位皇贵妃的神牌 。随着烈焰腾空,火势蔓延,整个大殿很快变成了一座火山 。
这件事被守陵的大臣上报给了朝廷 。慈禧太后一听,吓了一跳,赶忙派出两个重量级的大臣前往查办,这两个人就是赵尔巽和铁良 。两位钦差大臣不敢怠慢,急急忙忙赶到了东陵,他们用尽了各种手段,也未能查出火因,只得回京了 。
他们在写给光绪帝的奏折中无可奈何地说:火自上出,查无可疑形迹 。对此光绪帝也无计可施,只得对守陵官员进行了一定的处罚 。最后不了了之了 。
景陵的第三场大火发生在1952年7月14日,正是一个雨季 。一个电雷劈到了大碑楼的殿脊,大火烧了起来,不仅烧毁了建筑,连里面的石碑也被烧毁了 。
景陵发生的这三次大火,改变了景陵的命运 。景陵大殿到底因什么起火,当时皇帝都束手无策,到现在这个案子就更难破了,起火的原因恐怕已成不解之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