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水之战的历史影响:宋国从此变成了二流国家

泓水之战后,楚国在中原的扩张已无阻力 。在其后数年间,楚国势力一度达到黄河以北,直到晋楚城濮之战后,楚国的扩张势头才得到遏制 。
宋国在泓水之战战败后沦为二流国家,未能在历史中发挥重要作用 。
泓水之战规模虽不很大,但是在中国古代战争发展史上却具有一定的意义 。它标志着商周以来以“成列而鼓”为主要特色的“礼义之兵”行将寿终正寝,新型的以“诡诈奇谋”为主导的作战方式正在崛起 。所谓的“礼义之兵”,就是作战方式上“重偏战而贱诈战”,“结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不相诈” 。它是陈旧的密集大方阵作战的必然要求,但是在这时,由于武器装备的日趋精良,车阵战法的不断发展,它已开始不适应战争实践的需要,逐渐走向没落 。宋襄公无视这一情况的变化,拘泥于“不鼓不成列”“不以阻隘”等旧兵法教条,遭致悲惨的失败,实在是不可避免的 。这正如《淮南子》所说的那样:“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之所以为荣者,今之所以为辱也 。”
总而言之,在泓水之战中,尽管就兵力对比来看,宋军处于相对的劣势,但如果宋军能凭恃占有泓水之险这一先机之利,采用“半渡而击”灵活巧妙的战法,先发制人,是有可能以少击众,打败楚军的 。当然在宋国臣僚中,也不是人人都像宋襄公这般迂腐的 。公孙固等人的头脑就比较清醒 。他们关于乘楚军半渡泓水而击的方略和乘楚军“济而未成列而击”的建议,体现了“兵者,诡道”、“攻其无备”的进步作战思想,从而为后世兵家所借鉴运用 。如孙子就把“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定为“处水上之军”的重要原则之一 。至于实践中以“半渡击”取胜的事例更是比比皆是,柏举之战中夫概清发水半渡击大败楚军就是典型一例 。泓水之战的结果使得宋国从此一蹶不振,楚势力进一步向中原扩展,春秋争霸战争进入了新的阶段 。
泓水之战中,宋襄公奉行“蠢猪式的仁义(毛泽东语)”,既不注重实力建设,又缺乏必要的指挥才能,最终覆军伤股,为天下笑 。正如《淮南子》所说:“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之所以为荣者,今之所以为辱也” 。泓水之战标志着自商、周以来以“成列而鼓”为主的“礼义之兵”退出历史舞台,新型的以“诡诈奇谋”为主导的作战方式的崛起 。
【泓水之战的历史影响:宋国从此变成了二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