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为何大量创作春宫图?唐伯虎有隐情吗

明中叶经济的发展 , 促进了城市社会的繁荣 , 同时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 。绘画交易现象由此开始普遍 , 方式亦多样 , 艺术市场得以逐步繁荣 , 使得大多数画家不可避免地参与到市场中来 。作为苏州地区的画家唐寅 , 自然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他的卖画方式也多种多样 , 主要有友情赠送、订购、延请、直接现金交易等 。
唐寅与师友朋辈间的交往异常密切 , 因此少不了以画作为祝寿的礼物而友情赠送 。张丑《清河书画舫·亥集》中有言:“启南、子畏二公 , 往往题他人画为应酬之具 。”可知唐寅有相当的画是为应酬之作 。
此外 , 这一时期以订购的方式进行交易也十分流行 。《吴越所见书画录》着录了唐寅的《寿星图》 , 画幅左侧有题款“人来种杏不虚寻 , 仿佛庐山小径深 。常向静中参大道 , 不因忙里废清吟 。愿随雨化三春泽 , 未许云闲一片心 。老我近来多肺疾 , 好分紫雪扫烦襟 。晋昌唐寅” 。从题诗的内容来看 , 很明显的是一首写给医生的作品 。
唐寅的卖画状况如何呢?卖文鬻画毕竟是一种市场行为 , 其收益是不稳定的 , 这可能意味着唐寅从此将过上一种物质相对匮乏的生活 。而当时的市场上的画价又很便宜 , 因此大部分时候唐寅的经济状况始终不尽如人意 。某一时期的书画收益欠稳定之时 , 而家中又没有一定的积蓄 , 唐寅甚至会陷入无米下炊的生活窘境 。
然而 , 纵观唐伯虎的后半生 , 他的物质生活也偶有宽松之时 。弘治十八年(1505) , 36岁的唐伯虎在苏州城西北建造了桃花庵别业 , 至正德二年(1507)始建成 。唐寅的后半生基本上在桃坞别业中度过 。好友祝允明、黄云、沈周等人经常来饮酒作诗 。他购地建桃坞的经费 , 也主要来自于个人的卖画 。
由此可见 , 唐寅的诗画谋生之路至少给他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生存环境 。尤其是当他生意好的时候 , 求画者渐多致使忙不过来 , 便请老师周臣代笔 。因此 , 后人在辨别唐寅画作的真伪时就说:“及六如以画名世 , 或懒于酬应 , 每请东村(周臣)代为之 。今伯虎流传之画 , 每多用笔 , 在具眼者辨之 。”可见唐寅的名声 。于是一些贪图私利的人 , 不惜作伪以牟取暴利 。
以卖画为生使唐寅取得了经济上的自给 , 由此决定了他人格上的独立 。对他后半生的诗画文艺创作亦产生了深刻的作用 , 甚至直接影响到其艺术观和创作风格 。
唐寅总体的绘画风格面貌跟他的师承关系密不可分 。史载唐寅初拜师于沈周 。在京城科场舞弊案发生之后学于周臣门下 , 其画风渐渐脱去沈周的特征 。如他的《骑驴归思图》画法几乎与周臣一致 。
在民间流传最广的是唐寅的人物仕女画 。他的人物画多感慨世情之作 , 表现出愤世嫉俗的心态 。他兼取诸家之法 , 特别是吸收了院派和文人画的长处 , 独树一帜 , 开创了一条能表现自我精神的画路 , 行笔秀劲缜密 , 有着潇洒清逸的气韵 。这一类作品多取材于历史与民间故事 , 尤其以描写欢场女子为多 。唐寅的人物画可大致分为工笔和写意两类 。前者典型的有《王蜀宫妓图》 , 画中精心描绘了四位盛妆等待君王召唤的宫妓形象 , 工笔重彩 , 体现了画家在造型用笔及设色等方面的高超技艺 。后者以《秋风纨扇图》(上海博物馆藏)为例 , 唐寅把李公麟的行云流水措和颜辉的折芦描法掺和起来 , 挥洒自如 , 富有韵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