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明代皇帝的品位
元朝艺术的一个招牌性的成就,是著名的元青花,但是台北故宫没有,因为元青花发现的很晚,要到20世纪50年代才有人开始研究,所以以前没有人知道,清宫里也没收藏 。但是台北故宫有很好的明青花,特别是早期的永宣青花,就是永乐宣德两朝的青花 。这次特展展出了一个永乐时期的“青花西域舞乐人物纹扁壶”,上面除了传统的山水园景之外,还有五个西域人在奏乐跳舞,这是明早期青花里很罕见的主题,而且反映了当时丝绸之路交流的情况,价值极高 。
我们都知道“一带一路”,一个是陆地上的丝绸之路,另一个是海上丝绸之路 。青花扁壶见证了路上的丝绸之路,而另一幅永乐时期的《麒麟图》则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公元1414年,郑和下西洋归来,带回来了榜葛剌国(今孟加拉)的使者和贡献的礼品,其中就有一头长颈鹿 。中国那时候没人见过原产非洲的长颈鹿,以为是传说中的麒麟,于是纷纷赞颂永乐皇帝神圣英明,以至于祥瑞降世 。皇帝也很高兴,于是令画师作画,把麒麟画了下来 。画师以前也没见过长颈鹿,不好抽象提炼,只得力求画的逼真,连身上的几何斑纹都描绘得一丝不苟,这也让我们得以一眼认出它的真面目 。
永乐皇帝的孙子,宣德皇帝(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也是此次特展的主角之一 。宣德是明代首屈一指的艺术家皇帝,他在位虽然只有十年,但是热衷于书画创作,并以恢复两宋画院盛况为志向,所以当时宫廷绘画达到明代巅峰,几乎可以和宋徽宗时代媲美 。这次特展展出了宣德御笔绘制的《花下狸奴图》,此图绘于宣德元年(1426年),图上描绘一对猫儿在太湖石和花丛前面舔爪,生气十足 。这幅画是明初艺术的典型,因为猫的画法直追两宋画院,是先填染底色勾勒轮廓,再勾描细笔并用干笔皴擦,最后的效果如宋画一样细腻优雅,但是整体布局增加了很多民俗气息,这是明代以后的艺术倾向 。
宣德朝的艺术成就,不光是绘画,还有瓷器,比如永宣青花指的就是永乐和宣德 。这次展出有一件“宣德宝石红僧帽壶”,是这个时期令人惊艳的瓷器艺术成就 。壶口呈三阶渐高造型,酷似僧侣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这种瓷器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经高温烧成红釉 。由于技术难度过高,所以直到明朝永乐年间才有成功作品,到宣德时期创造出色泽璀璨如红宝石的红釉器,堪称是当时中国瓷器艺术的最高成就 。
4 清代皇帝的品位
关于清代,这次特展介绍了康熙、雍正、乾隆和慈禧四代统治者 。清代文物是比较常见,主要以华丽为主,而且北京故宫留存的比台北故宫还要多,所以特别值得介绍的并不多 。话虽如此,但清代还是出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大艺术家,那就是郎世宁(1688年-1766年) 。这次特展有郎世宁的《画白鹰》,绘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画上的白鹰神态逼真,栩栩如生,通过题记可知,这只鹰是蒙古科尔沁王公进献的 。郎世宁的成就,在于他画什么像什么,好似照片,却又不乏意境 。郎世宁是意大利米兰人,自幼学画,19岁入基督教会,1714年被葡萄牙教会派来中国传教 。他的西洋绘画功底极深,但是到了中国,所有的绘画工具和题材全都不一样,只好重新学起 。他在绘画上极有天分,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竟然可以用传统中国画的方式,把西洋绘画擅长的景物给画下来,但是中国画写意的风格还可以得到保留,这种成就是前无古人的,开创了中国艺术史的一个新篇章 。
在清代文物展示的最后,台北故宫拿来了一件很有名的东西,那就是号称台北故宫三宝之一的肉形石,样子和一块东坡肉基本没什么区别 。其实笔者个人并不认为这是个珍贵的宝物,因为这种肉形石是人工制作的,凡是收集石头的藏家基本上都会有很多的肉形石,大大小小,各种各样,台北故宫的这块只是年代比较早而已,并不算特别珍贵,但就是特别出名 。笔者曾经和一些文物学者讨论过为什么“肉形石”会这么出名,最后的结论只有一条,那就是大家都喜欢吃的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为了这块肉形石,专门在食堂里推出了东坡肉盖饭,很多美国人都很感兴趣 。
- 故宫里的承乾宫:这里曾经有一对苦命鸳鸯
- 揭秘:北京故宫匾额上有一根箭,为何200年不摘?
- 不解!故宫隆宗门上为何有一支箭存在二百年?
- 太奇怪!故宫里为什么没有厕所这样东西
- 故宫里水井的水竟无人敢喝原因让人不寒而栗
- 秦始皇陵已被找到它的大小竟是故宫的八十倍
- 秦始皇陵已经找到,探明是故宫的80倍,为何专家迟迟不敢开挖?
- 故宫开关门时间 故宫开门时间是早上几点到下午几点
- 故宫多大面积平方千米 故宫的面积介绍
- 故宫中最神秘的3处宫殿,冷宫都排不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