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文豪苏东坡鲜为人知的一些的绯闻逸事!

“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这首五言绝句是朱德元帅为古代同乡苏洵与儿子苏轼、苏辙“苏氏一门三父子”写下的赞美诗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父子三人一同进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堪称一代文豪,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他笔下描写杭州西湖风景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至今无人能够超越其右 。

苏轼是大文豪自不待言,但却不是高不可攀的“文化明星”,他与大众始终有着天然的亲和力 。所以,普通的老百姓,对苏东坡也都怀有一种难以言传的情感 。然而,才华横溢的苏轼,却因锋芒毕露而尝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 。宋神宗赵顼喜欢他,但却不能重用他;宰相王安石称赞他,但却极力排斥他 。这无疑注定了苏轼四处漂泊的官场生涯 。
在王安石推行“熙宁变法”后,苏轼因反对“熙宁变法”而被左迁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的生活,虽然让他失意于官场,但这远离京城、远离争斗的“天高皇帝远”的生活,让苏轼可以自由自在地与友人诗文唱和,可以自由自在地去寺庙与和尚交游,还可以自由自在地与青楼的妓女们尽情放歌 。于是,杭州就成了苏轼的第二故乡 。初到杭州,苏轼便把自己的轻松愉悦的心情表露出来:“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乃人间天堂之地,自然是青楼林立,寺院荟萃,因此青楼中的名妓、寺院中的名僧,也不在少数 。名妓,名僧,是古代文人最喜欢交往的两类人 。“戒诗以后诗还富,哀乐中年感倍增 。值得江湖狂士笑,不携名妓即名僧 。”这是清代著名文人龚自珍的一位朋友笔下的诗句 。“不携名妓即名僧”,苏轼在杭州就过上了这种特高雅特有品位的生活,有时还左边名妓,右边名僧 。用苏轼的话说,“惯眠处士云庵里,倦醉佳人锦瑟旁”;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
杭州寺庙多和尚也多,“内外湖山之间,唐以前为三百六十寺,及吴越立国,增为四百八十寺” 。杭州寺院中名气最大的是位列中国佛教禅宗十大名刹之一的灵隐寺,当时有僧众三千余人;其他如下天竺法镜寺、中天竺法净寺、下天竺法善寺、智果寺、梵天寺等,也均是“历史悠久,和尚众多”的天下名寺 。
苏轼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但他精研佛法,最喜欢上山寻寺与和尚打交道 。他曾两次任职杭州,先后结识了惠勤、惠思、清顺、守诠、惟肃、仲殊、道臻、可久、慧辩、大通、惠觉、怀琏等一大批和尚 。他的寺院朋友中有一个以杭州为中心,辐射苏州、无锡、镇江、常州的“和尚圈” 。据苏东坡自己说,吴越的高僧他大都是熟悉,“默念吴越多名僧,与予善者常十九” 。
据说,到杭州的第三天,苏轼就出去找和尚,但他没去灵隐寺,而是去找孤山智果寺的惠勤和惠思 。苏轼为什么要找先去他们呢?原来,苏轼的恩师欧阳修曾向他隆重推荐说,“西湖僧惠勤甚文,而长于诗,子闲于民事,求人于湖山间而不可得,则往从勤乎?”于是,他们也就成了苏轼在杭州最早认识的两个和尚 。
欧阳修跟惠勤、惠思已经交往了三十年,苏东坡和这两个和尚更是相见恨晚,相谈甚欢,曾挥笔写下了《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一诗:“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 。兹游淡薄欢有馀,到家恍如梦蘧蘧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