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十四年,即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瓦剌,结果兵败被俘 。当时跟着明英宗亲征的,还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官员,名叫杨善,官居礼部侍郎 。
明英宗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刘黎平,原题为:《明英宗亲征瓦剌兵败被俘明使节用火器震慑敌军》
发生在公元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以及接下来于谦主持的北京保卫战,是一段大家耳熟能详的明史,关于它的政治军事意义,这里不再赘述 。
其实,历史在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之外,很多技术上的细节也是挺有趣的 。有时,细节就决定了高度,决定了趣味 。在土木堡之变和北京保卫战之后,明朝官员和瓦剌首领的一段谈判,信息量就极其丰富,值得回味 。尤其有趣的是,土木堡之变,还和广东产的铁锅有一定关系,这是怎么回事呢?
细节一:
明朝外交使节用火器震慑敌军
正统十四年,即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瓦剌,结果兵败被俘 。当时跟着明英宗亲征的,还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官员,名叫杨善,官居礼部侍郎 。
在刀光剑影、矢石如雨的战场上,这位六十多岁老人的生存能力杠杠的,居然让他给逃出来了 。之后,于谦主持的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景泰帝登基 。
第二年,杨善以右都御史的身份,出访瓦剌 。这次去,他变卖了自己的家产,给深陷敌营的明英宗送去生活补助,同时受到了瓦剌国主的接见,双方进行了一场针锋相对的谈话 。
杨善这人学问不高,没有中过进士,连举人都不是,《明史》评价他“无学术,滑稽”,大概也就是个脱口秀高手,然而,他的谈判水平确实给大明王朝挣够了面子 。
瓦剌国主问他:你们明朝的军队怎么这么不经打,三下五除二就被我们活捉了皇帝 。“土木之役,六师何怯也” 。
杨善答得倍儿有面子:“不是我们不够你们打,而是我们根本没想跟你们打,只是想去跟你们友好会见,没想到你们发动战争,让你们得手了 。”言下之意是你们耍手段,胜之不武 。
接下来,杨善口述了大明朝将如何在边关布置国防线:除了用铁橛子防备北方的战马之外,我们还改良了火炮技术 。要知道,以前的火炮,一次只能发射一枚炮弹,杀伤力有限,如今得到了大大的改善,每门大炮里充满鸡蛋大小的石头,容量大约一斗,一次发射出去,炮石散开,杀伤范围可达到方圆数十丈,敌军的人和马,一个都跑不了 。
除了改良大炮,令其杀伤力大增外,杨善还透露了明朝正在研制的一件利器:两头铳 。
火枪刚进入战场时,无论是在亚洲还是在欧洲,其实是很尴尬的 。因为射击之后,枪手要重新填充火药,这么一耽搁,敌人的骑兵就冲上来了,而枪手们还在填火药,又害怕火药炸裂,伤及枪手,所以有时候反而不如冷兵器的骑兵 。而火枪部队的这种局限性,在杨善的口中被突破了 。那时明朝采用了两头铳,以前的火枪只能单放,而这种两头铳却可以装几枚弹药,更神奇的是,还可以旋转连续射击 。
杨善不愧是口才高手,将这种新科技战争说得栩栩如生,据《明史》和明朝冯梦龙的《智囊》记载:“装铁弹子数个,擦上毒药,排于四层,候马来齐放,俱打穿肚 。”等前面四排火枪手射完弹药,敌人的骑兵来冲锋时,两头铳就开始成排射击,把敌军人马的肚子都打穿 。
杨善对明朝新式火器的描述,确实起到了震慑敌人的作用,说得瓦剌那边的人脸色都变了 。后来他们之所以愿意归还明英宗,不再南下,也和这种新式武器的威慑力有很大关系 。那么,杨善到底有没有吹水?还是看资料吧 。
- 明英宗被俘有多冤为不踩坏太监家田才被俘
- 两次登上皇位的明英宗一生究竟该如何来评价
- 明英宗朱祁镇:成为蒙古人的俘虏却感动了蒙古人
- 揭秘明英宗朱祁镇为什么一定要除掉于谦
- 明英宗土木堡之变:导致朝中武官集团没有话语权
- 明英宗睿皇帝朱祁镇:为什么他是明朝最有魅力的皇帝
- 为什么说明英宗与钱皇后是患难夫妻?有何隐情
- 明朝的边疆危机:朱棣亲征朱祁镇土木堡被抓
- 明英宗朱祁镇生了多少孩子?他们结局如何?
- 明英宗有多爱钱皇后?居然为其废除殉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