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明朝崇祯帝是如何死去的?

导读:崇祯帝是如何死去的?想必大家都有自己的一个观点 , 很多史书中也都有记载 。但是 , 史书记载的并不全面且各有所述 。那么 , 崇祯帝是如何死去的呢?我们简单的来看你一下以下介绍吧 。
网络配图

明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 , 熹宗病危 , 召信王入宫受遗命 。不久熹宗便撒手归天 , 年仅17岁的信王朱由检即位 , 大赦天下 , 次年改为崇祯元年(1628年) 。年轻气盛的崇祯皇帝面临的是一种风雨飘摇的局面 。这位明朝最后的一位皇帝很想凭借自己的一腔热血力挽狂潮 , 重建太平天下 。他即位后铲除阉党魏忠贤 , 一心想要中兴 , 但是最终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冲破了京城 , 明朝覆灭了 , 他自己也落了个自缢的下场 。
崇祯帝朱由检生性懦弱、无主见 , 而且他继位时的明朝已是政治十分腐败 , 民不聊生 。崇祯帝回天乏术 , 大臣们个个明哲保身 , 少有为社稷着想者 。而且崇祯为人极易猜疑 , 大臣们更是小心翼翼、很少进谏 。就是到了起义军进逼京城的时候 , 也没有主动站出来为崇祯分忧的大臣 。
崇祯帝当时李自成的起义军猛烈进攻 , 崇祯帝惊慌得完全没了主见 , 处处寄希望于大臣们 , 希望他们能提供妙计良策 , 甚至替他决断 , 但是危急之中 , 大臣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 , 大臣每天都要被召见 , 有时候竟达到一日三次 。起初大家都认认真真地替崇祯帝谋划 , 提出“南迁”、“撤关”等 , 可崇祯帝总是拿不定主意 , 大臣们也渐渐没辙了 。召见中 , 大臣总是惶恐地说:“为臣有罪 , 为臣有罪!”然后就不再说话 , 实在被问急了 , 只是用些“练兵”、“加饷”等话来应付崇祯帝 。每次召见 , 崇祯帝都非常不满 , 常常是中途拂袖离去 , 回宫后痛哭并且大骂:“朝中无人!朝中无人!”
网络配图

大明灭亡的前三天上午 , 崇祯帝来到东左掖门 , 召见了新考选官三十二人 , 问他们以急策 。崇祯帝本想能从新臣中寻找到良策 , 可一见答卷 , 也全是些套话 。召见未及一半 , 忽然有一太监送进一个密封 , 崇祯帝拆视后脸色突然大变 , 原来这是昌平(今北京市昌平区)失守的总报 。李自成已经攻到昌平 , 但是惊慌的崇祯帝仍无法从众大臣那里得到一计良策 。
次日早晨 , 崇祯帝再次召见文武诸臣 , 半晌大家都沉默不语 。崇祯帝流着泪恳请大臣们想办法 , 大臣们也是泪流满面地回应 。忽然有位大臣大梦初醒一般 , 凑向前欲奏对 , 崇祯帝一见 , 马上将泪水收住 , 准备细听 , 只听这位大臣说:“当务之急为考选科道 。”原以为是什么良策 , 不想又是老套话 。可这位大臣一开头 , 许多大臣也跟着说这人当起 , 那人该用 。崇祯帝早就不耐烦了 , 俯首在御案上写了七个大字:“文武官个个可杀” , 然后起身示意退朝 。
一个力图中兴的君主竟落得如此凄凉的下场 , 令人深思 。大臣们还是一副唯唯诺诺、支支吾吾的样子 , 出的计策无非是什么巡街闭门、不许出入等 。这时候守城者来报 , 守城军队不敌 。见城陷就在眼前的崇祯帝 , 不禁大哭 , 边哭边道:“诸臣误朕至此!”自己拿不定主意 , 却要埋怨大臣 。大臣们见形势“不可为” , 便俯首同崇祯帝一起恸哭 , 哭声响彻大殿 , 甚为悲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