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的另一面:逼五岁女儿饿死薄情致妻妾自杀

古代名气最大的三个直臣中,汉代的汲黯可爱,宋代的包拯可畏,明代的海瑞可叹 。
网络配图
上回曾说到包公廉隅,令人凛凛,尚在人情之常;海瑞的性格,每有常情不能度者 。当初海主事骂皇帝获罪,逮下锦衣卫狱,第一个上疏论救的,是户部司务何以尚 。为这件事,何以尚挨了一百廷杖,也入诏狱,日夜拷问 。若干年后,海瑞出任南京吏部右侍郎,何以尚是郎中,正是属下 。二人相会,海瑞待以长官接见下属之礼 。何以尚说,若论官位,是该如此,但你我当年一场交情,就不能以客礼相待吗?海瑞坚持不肯 。何以尚大怒,拂袖而去,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这辈子是不要见你了 。
我少时也喜慕非常之举,直到长大,读过些历史和大人物的传记,才踌躇起来,——人可以将最美好的东西献于社会,却将黑暗的一面留给自己的家人和密友 。有的人留给我们的文明史伟大的财产,却让他身边的人万分痛苦 。如何评价这样一些人?也许只好让土归于土,水归于水,该感激的感激,该斥责的斥责 。说到这一点,保罗?约翰森的《知识分子》,虽嫌未掩悻悻之色,还是值得推荐的 。
海瑞极端厌恶乡愿 。乡愿知善而不能尽从,知恶而不能尽去,与俗浮沉 。说起来,普通人都有这个弱点,只是程度不同 。所以海瑞满眼都是缺少道德勇气的乡愿,“举朝之士皆妇人” 。在他自己这一方面,交战于胸中的不是善恶——善恶对他已不是问题——而是“正道与乡愿” 。
克制自己心中任何妥协的想法,对人对己不留情面,我们不知道海瑞是怎么做到的,但他确实做到了 。
网络配图
他曾有个五岁的女儿 。有一天,海瑞见她拿块饼子在吃,问起来,是家中的仆人给她的 。海瑞十分愤怒,说,你是女子,怎么可以从男仆手中拿东西吃?简直不像我的女儿 。你要是能知耻而饿死,才是我的女儿 。这个五岁的小女孩,哭啼起来,再不肯吃饭,七天后真的饿死了 。
海瑞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刚直激烈,终始一致 。但每次有人对我说起他的好,我一边同意,一边难免要想:去对他的女儿说吧 。
与海瑞同时的文人王世贞曾诗论海瑞“胸中无黑白,止有径寸丹” 。他是在批评海瑞执法,不论事之是非曲直,只凭胸中一团正气 。原来正气不能取代一切,若不格以事理,便成蹈空 。海瑞巡抚应天时的事迹流传最广,不多述,只说他事事偏袒弱小,不但未奏颠覆之功,反倒弄出些奇奇怪怪的效果 。在海瑞这边,只要紧握高尚的动机,便问心无愧,在受治者那里,又难免有别的感受 。
在汉代,清官每入酷吏传 。海瑞在任上没做过什么残酷的事,虽衙门前总有枷号的人,但并不算出格,虽建议恢复朱元璋的严刑酷法,也只是说说,未得施行 。他的意志可尽行的地方,是他的家庭,如果不算他母亲对他的控制 。这位母亲也是非常之人,青年守寡,便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儿子身上”,同处一室,日夜督问 。
网络配图
按我们的常识,被人倾注以全部心血,是很不舒服的事 。不过海瑞是孝子 。头两位妻子,与婆婆不和,都被休掉,其中的潘氏,过门不到一个月,便被逐出 。第三位夫人在家最久,最后与一妾先后自杀 。时人非议海瑞的,一是矫激,二是迂阔,第三便是“薄于闺阁” 。家事不好妄说,但无论如何,这不像一个幸福家庭 。
海瑞胸中的径寸丹心是什么?对弱者的同情心?从他的政令来看,似乎是的,因为他断起案来,总是站在弱者的立场上,但联系到其他方面,又未必然,因为很难想像一种广泛的感情会丰于彼而吝于此 。看来那是一种抽象的正义,圣化的政治理想,强烈到可以克制正常的情感,而不是养成与丰富之 。其实圣人哪里又是这样的呢?还记得孔子不与暴虎冯河,并厌恶果敢而窒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