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墓竟然也暗藏在这里 “八十五岁”含着什么玄机
同年11月中旬,黄透松和廖永伦又传来讯息:他们在吴氏墓地中发现了吴三桂妻子张皇后的墓,碑文可辨认处是:吴公张君后墓 。虽听说是张皇后之墓,但李治亭等人意在吴三桂,所以非常重视这一发现,于是立刻和当地约定,再次实地考察 。
12月9日,李治亭特约滕绍箴研究员同行,由北京飞贵阳,直奔马家寨 。
李治亭说:“从一面山坡的全部墓地看,黄透松所指的墓坐落在中轴线上,位置在整个墓地的中心,墓的大小和其他墓差别也不大,也就是隆起的一个坟头而已 。”在现场看墓碑,“高不过一米,宽也就半米多 。碑面也是斑驳不平,上面有几处黑色,应该是苔藓类的岩化附着在了碑上 。碑文显示,碑是雍正元年(1723年)所立,与陈圆圆墓相隔仅仅五年,但是这块碑文更不清楚,几个关键字非常模糊 。”
最初地方专家将碑文考订为“受皇恩眷养一次八十五岁吴公张君后墓”,学者们觉得这样解释十分怪异,单从行文看很难读通 。
碑文看不清,不惜伏地细看,可左看右看还是看不清辨不明,尤其是“號(号)”字下面,李治亭觉得最关键的,有可能是墓主人的名或字、号的两个字更是辨识不出 。两位学者知道,只要识得其名、其字或其号,一切就都迎刃而解了 。“可是那两个字剥蚀严重,只能看到偏旁,看着像自然风化,又像是被人故意凿刻 。相比之下,其他不那么重要的字倒还算清晰 。”李治亭说 。但是,是不是故意凿刻已经无法回答了 。两学者只能从实际出发,努力分辨,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
在现场始终未能辨两字,学者当晚在住处看到了碑文的两张拓片 。一张墨色重,看不甚清,另一张墨色浅淡,让李治亭看到了希望 。很快,根据字形所留痕迹,“受皇恩眷养”中的“眷”被辨认出应为“颐”字;以此为基本点,解读后面的“一次”,可直译为“第一次”,也可引申为“开拓”、“开创”之意,滕绍箴解读其意为“创业之主”,也就是指吴三桂为“大周开国皇帝” 。最难解的是“號”下面的两个字,这就是“关键词”!李治亭说:“我们首先排除了墓是张皇后的看法,因为前面有吴公两个字,指明了墓主人是一位男性 。那么‘吴公'到底是谁呢?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心思隐藏呢?费尽心思,反复辨别两个字的字形,突然想到了吴三桂的字和号,那两个模糊的字顿时就变得清晰起来 。”说到这里,李治亭的眼睛都亮了,语气也加重了些:“吴三桂有一个号是硕甫,这个号不常用,一般人也不知道,我也是在一个不起眼儿的文献中看到过 。”“硕甫”字号一出,碑文的解读随即顺理成章,立显吴三桂之人 。之前,地方人员的初步考订为何误读?因不解吴的字号,无法辨识其字形 。
接下来,碑文上的“八十五岁”该如何解读?李治亭说:“这个发现也很有趣 。‘八十五岁'我们一直想不明白,后来在和秘传人的密切接触中,发现在他们对于吴三桂死亡日期的记录与史料的普遍记载相差两天 。史书记载吴死于康熙十七年八月十七日,秘传人的传承是八月十五日,也就是中秋节 。以此为突破口,我们认为‘八十五'就是指八月十五日 。‘岁'就是‘年'的意思,指吴三桂死的那一年,也就是康熙十七年干支为戊午年 。这样的话,整个碑文解释起来就是:‘受皇天之恩颐养大周太祖高皇帝吴公号硕甫之墓,卒于康熙戊午年秋 。'”
第二次考察,专为“张皇后”而来,却发现了吴三桂的墓,收获之大,难以用语言形容 。李治亭说:“当时我们真是很激动,谁能料到,在贵州偏远之地,先出现陈圆圆的墓,然后又发现吴应麒、马宝的墓 。最后,吴三桂的墓也出现了!而且这座墓就在人们脚底下,一直没有人注意 。现在,这一切重见天日,三百多年的一桩疑案,终于被破解了 。”
- 到底是什么最终导致吴三桂推翻清朝的失败
- 真相:李自成吴三桂之前陈圆圆另有心上人
- 吴三桂戎马一生为何却没能使其后人富贵荣华
- 吴三桂好不容易夺回陈圆圆为何后来陈圆圆失宠了
- 康熙皇后为了一己私利让雍正背了三百年黑锅
- 揭秘:陈圆圆与吴三桂李自成的爱恨纠葛
- 刘邦遗嘱为何让刘姓江山延续三百年?
- 曾经的第一水军:大明水师,三百年历史未尝败绩
- 一路所向披靡的李自成为何被吴三桂击溃
- 揭秘:吴三桂与陈圆圆一见钟情背后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