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蔡邕:因一声叹息招致了杀身之祸

蔡邕 , 蔡伯喈 , 不仅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 。还是一位史学家和造诣极深的音乐家 , 他被后世无数史学家和评论家称之为旷世奇才 。
网络配图
且让我们来看看老蔡家这位N世太祖的非凡成就 , 作为文学家 , 他是汉代最后一位辞赋大家 , 善作小赋 , 语言清新 , 文采灼人 , 代表作《述行赋》为汉末小赋力作 , 很为时人推崇 。流传下来的四百余首诗歌 , 因东汉末年战乱 , 大多散失 , 后经曹操允诺 , 由其一代才女蔡文姬凭借惊人的记忆力默写出来 。蔡邕擅长书法 , 尤以隶书著称 , 创造了书法史上的“飞白书”体 , 其所书碑刻的“熹平石经”立于太学门前 , 成为一日千人竞相摹写的经典 , 道路因之堵塞 。
他还收集汉史 , 著有《蔡中郎集》 , 所作补诸列史 , 成为其女文姬后来撰写《续后汉史》的参考资料 。音乐方面则极具天赋 , 擅弹古琴 , 创作了“五弄”等曲谱 , 后来与与三国魏末嵇康创作的《嵇氏四弄》四首琴曲并称九弄 。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 。古代著名的焦尾琴还与蔡邕有过一段佳话流传 。
如此一位身负绝学 , 名闻朝野的大名士结局却不好 。《三国演义》里说 , 董卓被诛杀后 , 主谋王允和他的义子吕布以及貂婵正在举杯相庆时 , 手下来报 , “董卓暴尸之地 , 忽有一人抚尸大哭” , 王允大怒 , “董卓伏诛 , 士民莫不相贺 , 此何人 , 敢独哭耶!” , 于是将此人擒来 , 这个人不是别人 , 正是一代名士侍中蔡邕 。邕伏罪曰:“邕虽不才 , 亦知大义 , 岂肯背国而向卓?只因一时知遇之感 , 不觉为之一哭 , 自知罪大 。愿公见原:倘得黥首刖足 , 使续成汉史 , 以赎其辜 , 邕之幸也 。”王允不听众人相劝 , 执意下令杀死了蔡邕 。
网络配图
演义版的蔡邕之死其实与历史真相大相径庭 , 董卓伏诛之日 , 蔡邕恰好正在王允身边 , 当时 , 蔡邕感到很突然 , 不禁脸色大变 , 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叹息 。王允勃然大怒 , 指责蔡邕 , 董卓祸国殃民 , 罪无可赦 , 你却因念及他对你的一点私人恩惠 , 为他感到痛惜 , 岂非董卓同党之人?蔡邕有口难辩 , 遂被廷尉押入牢狱 , 后来发生的事和百官迎救以及缢死狱中和《三国演义》并无二致 。
一声叹息招致了杀身之祸 , 蔡邕死得也太憋屈了 。那么蔡邕缘何会这么不合时宜的发出一声叹息呢?蔡邕究竟是不是董党中人?《后汉书》为我们揭开了此中秘密 。公元189年 , 灵帝死翘翘了 , 董卓独掌大权 , 为了借天下文坛领袖蔡邕的名气巩固地位 , 召其入朝 , 蔡邕再是读书人 , 也并非榆木脑袋 , 知道董卓成不了气候 , 干脆称病不去 。这位蛮人董卓发话了 , 我能杀人全家 , 你蔡伯喈再清高傲慢 , 就不怕吗?蔡邕无奈 , 只得屈从 。蛮人董卓敬重读书人 , 对蔡邕还真不赖 , 执礼甚恭 , “三日之间 , 周历三台” , 先是拜其为侍御史 , 又转为侍书御史 , 再迁为尚书 。公元190年 , 拜蔡邕为左中郎将 , 随献帝迁都长安 , 封为高阳乡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