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死社稷亡!明崇祯皇帝为何最终拒绝南迁?】1644年3月19日黎明时分,李自成率领的数十万起义军攻破北京,绝望的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于煤山,他以一种悲壮的方式宣告立国276年的大明王朝正式灭亡 。后世的人们围绕着崇祯帝“国君死社稷”的壮烈,将他推崇至无以复加的地步,“先帝英明神武,人所共钦,而内无声色狗马之好,外无神仙土木之营,临难慷慨,合国君死社稷之义,千古未有之圣主!”
崇祯殉国后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历史谜题,那就是在国破之际,他为何最终拒绝效法东晋、南宋南迁,以延续国祚,伺机再起呢?后世的人们往往用“天子守国门,国君死社稷”来解释,但恐怕失之偏颇 。顺着时间的轨迹,我们重读这段历史,就不难发现里面的玄机 。
1643年10月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破潼关,杀死明朝督师孙传庭,随即占领陕西全省 。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国号“大顺”,并集结50万大军誓师东征 。消息传到北京后,震惊朝野,崇祯帝立即召集朝臣商议对策,期间有人提出南迁 。
主张南迁的人是左中允李明睿,他秘密上疏崇祯帝,提议南迁 。正月初三朝会结束,崇祯帝召见李明睿 。李明睿提出义军已经逼临京城,朝廷正值“危急存亡之秋”,唯一明智的选择,就是迁都南京 。崇祯帝对李明睿说:“此事重,未可易言 。”既而指天问道:“上天未知如何?”
李明睿言道:“惟命不于常,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 。天命微密,全在人事,人定胜天 。皇上此举,正合天心,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知几其神,况事势已至此极 。讵可轻忽因循,一不速决,异日有噬脐之忧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皇上可内断之圣心,外度之时势,不可一刻迟延者也!”
如果放在往日崇祯帝可能会大发雷霆,但这次却说:“此事我已久欲行,因无人赞襄,故迟至今,汝意与朕合,但外边诸臣不从,奈何?”显然崇祯帝颇为心动 。当晚他又与李明睿详细探讨了如何行动以及南迁的路线、沿途护军等具体问题 。但在军饷问题上,两人犯了难,此时明朝的财政已经捉襟见肘,但如果饷银不到位,一但半路酿成兵变,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南迁之议暂时被搁置 。
没过几天,吏科给事中吴麟徵建议调吴三桂麾下的5000精兵,赴山西协防 。此议刚提出,就遭到内阁首辅陈演的拒绝,因为调离吴三桂所部,意味着放弃山海关外的大片领土 。常言道“祖宗之地不可弃”,无论是陈演,还是崇祯都不愿意承担“弃地”的责任 。万般无奈之下崇祯只能祭出自己的“大招” 。
崇祯帝判断,李自成的军队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境内后,“必不犯天下重兵处(大同、宣府)以入 。于是命辅臣(李建泰)统禁旅出保定,而朝廷之忧则在保定,不在宣大” 。此外崇祯帝认为,即使保定失守,他还可以调遣宣府、大同、宁远等地的边地精兵以援畿辅;同时再征召天下兵马勤王,对李自成的起义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于是崇祯帝任命内阁大学士李建泰为督师,“代朕亲征”,于1月26日为他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出征仪式 。
崇祯帝明显低估了李自成这个对手 。作为起义军的领袖,李自成虽然农民出身,但经过十几年战争洗礼,他的军事素养远远高于从未上过战场的崇祯 。渡过黄河后,李自成将东征大军分为两路,自己亲率主力攻取山西中部、北部;另一路他派遣刘芳亮率左营数万人,攻取山西南部以及河南中部、北部一带,然后在向北进军河北中部、山东东部地区,彻底切断崇祯南迁之路 。
2月7日李自成攻占太原后,他并没有按照崇祯的设想,率领主力东出井陉关,攻取河北中部的真定府,而是率主力挥师北上,直取宁武、大同、宣府;另外李自成得知李建泰出兵的消息后,派马崇禧率领万余人,东出井陉,攻击李建泰所部,同时再设出一道防线,拦截崇祯帝的南迁 。
- 历史上武媚娘真的杀死自己的亲生女儿吗
- 安庆公主真的是替夫顶罪而死的吗
- 韩信的生死抉择改变了历史注定了悲剧
- 一个人喝了半瓶敌敌畏,两个小时没发现,有可能死亡吗
- 历史上秦始皇要找的不死之药究竟是什么东西?
- 曹操与儿媳真相:生没同床为何死后同葬一墓
- 揭秘珍妃被杀细节:慈禧太后传话处死
- 反清烈士徐锡麟究竟是怎么死的
- 古代美女苏妲己是谁苏妲己是怎么死的
- 宋徽宗的女儿赵福金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