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反对变法得罪皇帝回家睡觉挽救一命

一个人的胸怀 , 在两种境遇下可以一览无遗 , 一是极乐时 , 二是极悲处 。极乐时得意到忘形 , 那是小人 , 极悲处沉沦到厌世 , 那是俗辈 。苏东坡大才槃槃 , 然而时运不济 , 命途多舛 , 尤其遭遇“乌台诗案” , 深陷“文字狱” , 几次濒临灭顶之灾 , 九死一生 。面对这种人生极悲 , 东坡的心态如何呢?
生离死别 分寸不乱
苏东坡入仕不久 , 由宋神宗主导、王安石组织的“熙宁变法”全国铺开 , 他不由自主地被卷进这场风云激荡的政治风波 。当时 , 东坡并非京官显宦 , 多在基层任职 , 耳闻目睹新法的执行情况 , 尤其是“青苗法” , 本来目的是鼓励农业生产、抑制土地兼并 , 但在执行中却演变成了“强迫贷款” , 由“助民”到“扰民” , 使许多农民家破人亡 , 严重损害了百姓利益 , 导致民怨沸腾 , 东坡因此上书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但是 , 宋神宗求胜心切 , 听不得半点不利于新法推行的指责 , 加上东坡是文坛巨擘 , 堪称“意见领袖” , 他的话往往成为左右舆情的风向标 。于是 , 御史李定、舒亶认真研究东坡的文字 , 终于从奏折《湖州谢上表》和诗歌《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中闻到了他们需要的气味 , 纷纷弹劾东坡 , 说诗文中有讥谤皇帝、攻击新法之语 。
网络配图
元丰二年(1079) , 宋神宗拍板立案 , 安排太常博士皇甫遵前去湖州 , 传唤时任知州的东坡 。钦差来了 , 事由说了 , 立刻上路 , 刻不容缓 。东坡一家老小二十余口 , 顿时慌成一团 , 妻子王氏更是泪眼婆娑 , 一副大厦将倾的样子 。东坡见此情景 , 把王氏拉到一边 , 对她说:“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 , 作一诗送我乎?”一句话就把王氏逗笑了 。原来 , 东坡曾给王氏讲过一个典故:宋真宗东封泰山的时候 , 顺便寻访天下隐士 , 得杞县(今河南杞县)人杨朴 。闲聊时 , 宋真宗问杨朴会作诗否 , 杨朴故意说不会 。又问临行有人送诗否 。杨朴说 , 妻子送了一首诗:“更休落拓耽杯酒 , 且莫猖狂爱咏诗 。今日捉将官里去 , 这回断送老头皮 。”宋真宗听后大笑 , 知道杨朴不愿入仕做官 , 强扭的瓜不甜 , 遂把杨朴放回家了 。东坡用这个典故开导妻子 , 终于使心急如焚的妻子破涕为笑 , 放心让他上路了 。面对生离死别 , 东坡不但自己分寸不乱 , 还能够用笑谈化解妻子的担忧和焦虑 , 其从容旷达 , 可见一斑 。
胸中无事 安之若素
作为因变法而步步高升的李定、舒亶们 , 当然容不得异己之声 , 他们欲置苏东坡于死地的态度非常坚决 。一介文人苏东坡在御史们的拷问下 , 受尽凌辱 , 斯文扫地 。据说 , 东坡下狱时 , 狱官当面就问祖宗五代有无“誓书铁券”(皇帝赐给功臣、重臣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 , 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 , 犯法时可免死罪 , 具有特别的法律效用) 。按当时的规定 , 只有死囚才会询问五代之内有无“誓书铁券” , 其他只问三代 , 可见东坡的罪行之重 。只是 , 作为宋朝当家人的宋神宗 , 在御史们不断向他提供“反诗”新证据、不断给他诛杀东坡增加理由的时候 , 他却有点六神无主了 。刑不上大夫 , 宋朝不杀士 , 这是祖宗成法 , 他不能开杀戒 , 当暴君 。但东坡反对变法太过火、太显眼 , 影响了新法推行 , 造成了负面效应 , 也是他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因此 , 对于宋神宗来说 , 东坡成了烫手山芋 , 放也不是 , 杀也不是 , 让他举棋不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