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已死了过千年却因何事惹怒了朱元璋?

“民为贵 , 社稷次之 , 君为轻 。”这是著名思想家孟子的标志性语录 , 今天读来仍有启发 。然而 , 孟子对君主专制的批评却惹怒了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 , 他因此下令删改《孟子》一书 , 将“对君不逊”、“抑扬太过”的部分统统删去 。所删定的版本便被称作《孟子节文》 , 并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 , 以取代原先的《孟子》 。这个故事在今天还常常被引用来批判明代文化专制的严苛 , 对知识分子的禁锢 。然而 , 朱元璋删定《孟子》究竟是怎么回事?《孟子节文》真的是整个明朝的教育和考试标准吗?
回答这个问题 , 我们不妨看看此次事件的整个来龙去脉 , 以找到答案 。
《明史·钱唐传》记载:“帝尝览《孟子》至草芥寇仇语,谓非臣子所宜言……卒命儒臣修《孟子节文》云 。”朱元璋出身贫苦 , 没有学习文化的机会 , 但他天性好学 , 因此当上皇帝后 , 便常常阅读儒家经典 。
这次他读的是《孟子》 , 当读到“君视臣如手足 , 则臣视君为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 , 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 , 则臣之视君如寇仇”时 , 朱元璋勃然大怒 , 觉得这简直是无君无父的反动言论 。可惜孟子早已作古 , 朱元璋无法实施肉体消灭 , 只能恨恨地说:“使此老在今日 , 宁得免耶?”
虽然无法惩处孟子本人 , 朱元璋却找到了报复的手段:我不能砍你的头 , 把你的香火从孔庙撤掉总可以吧?遗憾的是 , 他又一次失败了 , 那位名叫钱唐的大臣拼死抗争 , 还声称:“臣为孟轲死 , 死有余荣 。”(《明史·钱唐传》)这下朱元璋没办法 , 一个钱唐倒下去 , 千千万万个钱唐站起来 , 自己还要背千古骂名 , 这个买卖太不划算 , 只好下令恢复孟子在孔庙中的地位 。
尽管如此 , 朱元璋依然怀恨在心 , 对付不了孟子 , 便对付《孟子》 。洪武二十七年 , 他命令翰林学士刘三吾主持对《孟子》的删定工作 , 共删去八十五条 , 形成了今天所看到的《孟子节文》一书 。并且删去的内容不能在科举考试中出现:“自今八十五条之内 , 课试不以命题 , 科举不以取士 , 一以圣贤中正之学为本 。”(刘三吾《孟子节文题辞》)这次 , 士大夫们没有再出来反对 , 因为在“配享”问题上已经忤逆了朱元璋一次 , 要是再不给他面子 , 真把他惹急了怎么办?某种程度的相互妥协中 , 《孟子节文》出炉了 。
到这里 , 朱元璋终于遂了心意 , 孟子的思想只能以被阉割的面目出现 , 而明代知识分子只能接受完全为君主专制服务的“四书五经” , 再配合八股文的狰狞面孔 , 似乎明朝的文化完全笼罩在一片黑暗当中 。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 。朱元璋去世后 , 他的长孙朱允炆登基 , 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建文皇帝 。建文帝热爱文化 , 尊重知识分子 , 他一改朱元璋时期的恐怖高压政策 , 大力发展文教事业 。只不过碍于朱元璋去世未久 , 不好立刻便将祖父亲自下令删定的《孟子》改回去 。但此时的民间 , 教书育人时依然采用原先流传的《孟子》版本 , 已经不再理会《孟子节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