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评吕布说:“有狮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覆,唯利是视 。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 。”从历史的角度,这个评价应该说是准确的 。但是罗贯中笔下的吕布,作为一个文学人物,就不仅仅是个褒贬,也不必存在褒贬的问题了 。因为读者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只有信与不信的两种选择 。而对于文学人物,经读者的再创造,便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和见解,绝非简单的褒和贬可以概括的 。每个读者眼中的文学人物,都盖有读者本人的印记 。
所以,古典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以后,不大容易获得读者认同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读者自己脑海里的人物形象,和银幕屏幕上的编导所推出的人物形象,存在着差距的缘故 。
网络配图
吕布在历史中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然而在文学中,在读者头脑中,却又并不是完全被否定的人物 。这也许是文学的力量吧?在所有吕布戏中,那白铠白袍的小生一出场,甚至成了后世无数观众心目中的英武潇洒的明星 。所以说,吕布是这部小说起首部分塑造得最为成功的形象之一 。
为什么吕布能得到读者的这份宽宥呢?
第一,他骁勇善战,几乎无人能打败他;第二,他和貂蝉,英雄美人,而且还是一个至死不渝的爱情至上主义者;第三,无论如何,是他杀掉了恶贯满盈的董卓,为民除害;第四,辕门射戟,是吕布一生中的峰巅之作,救了刘备一命 。包括他不杀刘备家小,包括他怜妻惜女,都说明他的性格的不是太坏的一面 。
加之他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极易上当,陈登几句话一说,主意就变了 。甚至为曹操把他视作“饥则为用,饱则荡去”的鹰犬,沾沾自喜 。大概中国人害怕莫测高深,就比较喜欢这个单线条的吕布了 。
《资治通鉴》卷六十二,记述了他辕门射戟的过程,这是正史,而非演义 。由此可见他不是一个毫无心术的人,也会用计的 。而此计之荒诞,很带有吕布的性格色彩,以一箭而定和战,旷古未闻,而此儿戏一般的主意,居然成功,说明吕布是有把握为刘备解除厄难的 。但想不到刘备在白门楼上,“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一句话,却断送了吕布的命 。
【为什么说劝曹操杀吕布是刘备犯的一个大错】按老百姓的看法,刘备就很不够意思的了 。他临死前目视刘备曰:“是儿最无信者!”“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这番斥责在读者心里,便把两人的分量称出来了 。
网络配图
其实,从去除眼前的劲敌看,借刀杀人,提醒曹操记取丁原、董卓的教训,这句话够毒的,也起到作用 。但从长远的战略目标看,让曹操养虎遗患,对刘备可能更有利些 。可见这一时期的刘备,还不是十分地具有雄图大略,远见卓识 。给吕布留一条命,将来倒霉麻烦的,必是曹而不是刘,何必劝曹杀吕呢?太短见了 。看他后来叮嘱关、张“勿犯曹公军令”这句话,充分表现了他当时的甘心居下的心态 。说明刘备固有知曹的一面,也有畏曹的一面,更有不敢与曹角力的一面 。
同样,那个陈宫也未免过于感情用事,因为捉放曹后,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说了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名言,便对曹操恨之入骨,毫无圆通的可能 。若是能够从长计议,权且劝吕布献城,难保曹操将来,不会成为董卓第二?因为对吕布来讲,背叛主子不过举手之劳,一点也不难的 。如果那样,汉末的争霸局面,则未可预料了 。
所以在读者印象里,吕布对于刘备,对于陈宫,并不太欠什么的,但确实是这两个人,一个在前,一个在后,把吕布送上了断头台 。因此,后世人对这位白衣白甲,手持方天画戟的将军,多一点同情,也就不奇怪了 。
- 揭秘: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的第一妖艳女是谁?
- 北非战场为什么不受德国重视难道德国不需要石油吗
- 谁说皇帝就三妻四妾的?他就娶一个!
- 解密身为曹操之女为什么甘愿三女侍一夫?
- 解析隋末起义军中的薛举为什么反唐?
- 历史上神秘消失的四个人据说有一人现在还活着
- 为何说明英宗朱祁镇是被历史埋没的英明君主
- apex英雄帧数为什么固定60
- cad线加粗了为什么看不出来
- tik tok为什么看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