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古代盗墓贼的第一另类奇术!

虚冢设疑,虽然可以迷惑世人,给盗墓者干扰,但虚冢还是有坟头的,所以盗起来很容易的,一个个掘开不就真相大白了?元人陶九成曾称,“会须尽伐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冢藏操尸”,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以古制“不树不封”,显然与传统的丧葬习俗相悖,与孝道不符 。而且,帝王们多喜欢张扬后事,造大坟高冢以显皇家威仪 。于是,把墓穴凿挖在山崖岩石之中,“依山为陵”,就成了新的流行 。
网络配图
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的合葬陵乾陵,防盗严密,所有缝口均以铁汁封固 。依山为陵,显然比平地起穴那种封土为陵防盗效果要理想得多,由于陵穴筑在山中,所以普通的盗墓者是不可能得逞的 。但这种葬法一般人家也造不起,造不成,非帝王陵寑、王公贵族墓冢不可为 。这种开凿于山崖之中,不另起坟丘类型的墓穴,考古界亦称“崖墓” 。
一般认为,这种依山为陵的崖墓兴起于唐朝,开创者为中国历史上的有为之君、唐太宗李世民,其昭陵玄宫地开凿了今天陕西省礼泉县境内的九嵕山而就 。其后唐诸帝多兴师动众,将附近风水上佳的山体都凿空了,其后的乾、定、桥、泰、建、元、崇、丰、景、光、章、贞、简等十三陵也都是这种类型的“崖墓” 。事实上,防盗效果显着的“崖墓”并非李世民首创,只不过到了唐朝,这种葬制更为成熟 。
汉文帝刘恒的霸陵,“因山而藏,不复起坟”,即“崖墓” 。此陵位于今西安市灞桥区境内,当时刘恒命工匠在此地的北山,斩崖为冢,凿洞为玄宫,以水为陵号 。当地有一个很好听的叫法——“凤凰嘴” 。有人认为,崖墓为刘恒所创,其实也不是,只能说是帝王陵中 。第一,这种墓在西汉时颇为流行,如现今考古发掘发现的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山东曲阜鲁王墓,都是在山崖中开凿了巨大的洞穴而成 。
网络配图
当然,对于到底什么是“崖墓”有不同说法,一般人可能会认为,开凿于悬崖峭壁上的墓穴,更符合崖墓的原始含义 。这种形制的墓穴在东汉时期民间俗称为“蛮洞”,后来的大唐帝王陵应该是这种墓穴的变种,是一种超豪华的“崖墓”,结合了传统土葬法的元素,当然也不会是开凿在悬崖峭壁上了 。崖墓在普通民冢中很常见,与帝王陵所谓的“崖墓”自然不是一个等级,十分简易,直接凿空山体,可容一棺即成,有的则直接利用天然的洞穴 。
“崖墓”开凿在山体中,自然防盗效果非同一般 。但,既然是开凿的总有通往玄宫的洞口,盗墓者很容易找到 。于是,监工大臣在封闭洞口时煞费苦心,以铁水封闭就是其中的绝招之一 。如被汉广川王刘去疾盗掘的战国古墓魏襄王冢就是这样,《太平广记·冢墓一》记载,“襄王冢,以铁灌其上,穿凿三日乃开 。”正史所记的最着名的铁水封陵当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 。《唐会要》记载,“乾陵元宫,其门以石封闭,其石缝铸铁 。
网络配图
陈安利所着的《唐十八陵》记述,1958年考古工作者对乾陵的考古勘查证实了文献记载的可靠性 。乾陵墓道开在北峰南面的山坡上,墓道长63.1米,宽3.9米,呈斜形坡 。墓道与墓门间用石条填砌,多达39层,用石近四千块 。石条之间用铁栓板拴拉,每三层上下用铁棍穿联,再用锡铁熔化灌缝 。工程如此浩大,为关中唐十八陵所罕见 。
盗墓者掘冢的方法很另类,固若金汤的墓穴竟然用很简单的方法就破了:天天用酸性很强的粪水来浇灌锈蚀铁汁,经过若干天,这种铁汁墓竟然也给打开了——此怪招堪称中国古代盗墓第一奇术!
【揭秘中国古代盗墓贼的第一另类奇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