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牛逼的小说,是他写的 历史小说之最( 三 )


乾隆十六年(1751),曹雪芹来到西山黄叶村,开始了他的另一阶段生活 。在那里,他经历了更艰苦的生计磨折,但也更集中精神进行他的文学创作 。
▲西山黄叶村,图源:图虫创意 。
04《红楼梦》的创作大概是从乾隆八年(1743)开始的,此后,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整整十年都在不断地写作、丰富和提高 。
对此,曹雪芹本人是这样讲的: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痴情抱恨长 。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
民间传闻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时,没有钱买纸,就把旧年的黄历拆开,把书页反过来折上,订成本子,字就写在黄历的背面 。
写作过程中,亲友们多来借阅文稿,由于他们在阅读过程多生发感慨,也共作者洒下一捧辛酸泪,用朱笔在稿子上随手写下不少文字 。于是,《红楼梦》成了一部“怪书”,一部写满了批语的怪书 。
其中,在文稿上留下批语和署名最多的有两个人:脂砚斋和畸笏叟 。(注:关于两人的具体身份,学界存有争议 。)
脂砚斋曾认认真真地将《红楼梦》“从首至尾阅过,复从首加批”,自乾隆十九年间到乾隆二十五年的七年间,先后四次评阅《红楼梦》,并将自己抄录评点的本子称作《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
曹雪芹在西山的日子过得平淡而充实 。在那里,他还结识了原是汉军旗人但不幸沦落的教书匠张宜泉,两人把酒言欢,作诗论画 。
张宜泉欣赏曹雪芹的修养和情操,把他比作宋初奇人、白云先生陈抟:“借问古来谁得似,野心应被白云留 。”
此外,曹雪芹还曾教一位征军归来瘸了足的老兵于书度制作风筝以谋生 。
江宁人于书度,打仗归来后伤了腿,住在北京卖画为生 。由于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卖画的薄钱难以维持一家生计,严冬时节只能忍饥挨饿 。
于书度来拜访曹雪芹,向曹雪芹说起自己的苦境,又提起京城里的近况,说京城中有个贵公子想买风筝,一出手就是几十金,可惜自己不会这门手艺 。
出人意料的是,曹雪芹早年间不知从哪学来了做风筝的手艺,于是,帮于书度做了几个风筝,又为他借了一点钱,让他可以安心过年 。
那年除夕下着大雪,于书度冒雪前来,驴子背上满载着鸡鸭果蔬和美酒 。
原来,曹雪芹扎的风筝受到了城中贵公子的喜好,解了于书度的一时困境,他这是特来还报恩情的 。
于书度的遭遇让曹雪芹受到很大的震撼,他把自己所知的风筝扎糊技术编订成册,定名为《南鹞北鸢考工志》,让有残疾在身者也可以凭借一技之道养活自己 。
一年又一年眨眼就过去了,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住在北京西郊的曹雪芹收到了一封书信,信上是一首小诗:
东风吹杏雨,又早落花辰 。
好枉故人驾,来看小院春 。
诗才忆曹植,酒盏愧陈遵 。
上巳前三日,相劳醉碧茵 。
——敦敏《小诗代简寄曹雪芹》
这一年是好友敦诚的30岁生日,他和他的兄弟敦敏热情邀请曹雪芹三月初一小聚,像从前一样赏花聚饮,快意论人生,“相劳醉碧茵” 。
然而,今年的敦敏、敦诚兄弟俩并没有如愿等来曹雪芹的赴约,因为他的独子病了,不久夭亡 。
而曹雪芹在悲痛交加中也病倒了,死于这一年的除夕 。
▲《红楼梦》电视剧照 。
05曹雪芹一生遍历苦楚,早年无父、中年丧妻、晚来丧子,人生三苦他都一一体味了 。他在《红楼梦》中曾借那疯疯癫癫的跛足道人之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