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自贬三级的故事其自贬三级是哪三级?

“诸葛亮自贬三级”是哪三级?
“马谡拒谏失街亭”、“孔明挥泪斩马谡” , 是三国故事中令人扼腕叹息的一出悲剧 。大家对此讨论的很多 , 本人不才 , 也凑凑热闹 。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曾嘱咐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 , 不可大用 。君宜察之 。”但是 , “旁观者清 , 当局者迷”的古训在谨慎的诸葛亮身上应验了 。由于马谡确实是智谋之士 , 曾向诸葛亮提出了不少良策 , 二人非常交好 , 马谡甚至以诸葛亮为“父”而事之 。因此 , 诸葛亮对刘备的嘱托不以为然 , 一直认为马谡是“当世之英才” , 对他仍然非常器重 , 经常和他通宵达旦地讨论军国大事 , 使得睿智的诸葛亮被马谡夸夸而谈的谋略和理论蒙蔽了明亮的“慧眼” , 没有“透视”出马谡“言过其实”的另一面 。
兵出祁山时 , 在关键时刻 , 诸葛亮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面对马谡的主动请战 , 听信了马谡轻敌的豪言壮语和所谓的“军令状” , 就没有安排其他久经战阵的宿将为先锋 , 而是任命马谡为先锋官 。尽管选派了“平生谨慎”的上将王平担任助手 , 但是熟读兵书、颇知兵法的马谡却坚持以违背实际情况的理论为指导思想 , 作出了错误的战斗部署 , 还拒绝王平的正确建议 , 最终导致了街亭失守的败局 。
智者千虑 , 仍有一失 。即使是诸葛亮这样用人谨慎的大智之人 , 也会受到感情亲疏的左右 , 也会犯下用人失当的错误 。

当马谡兵败的消息传到大本营后 , 诸葛亮顿足长叹:“大事去矣!此吾之过也!”后来 , 又对有功之将赵云说:“是我不知愚贤 , 以致如此……”自责之情 , 溢于言表 。
咱们尽管不清楚诸葛亮当时经历了如何激烈的思想斗争 , 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 , 诸葛亮深知:纪律就是制胜的法宝 , 法不容情 , 必须坚持原则 , 公正处理 , 明正军律 , 表现出了为兴复汉室而执法如山、赏罚分明的坚定立场 。
其实 , 更能彰显诸葛亮人格魅力的是 , 他并没有把马谡当作“替罪羊”一杀了之 , 就一推六二五 , 把自己洗脱得干干净净 , 而是进行了一番深刻的自我批评 , 自己勇于承担了兵败的责任 。
诸葛亮在上奏后主的表章中作了坦诚的自我剖析和检讨:我以弱才 , 幸得君主的信任 , 得以统帅三军 。由于我治军法度不严 , 做事不够谨慎 , 以致出现了街亭失守的败局 。这个责任 , 在于我知人不够 , 用人不当 , 因此我情愿自降三级 , 以督察我的过错 。” 。诸葛亮旗帜鲜明地把“用人失当”的“帽子”戴在了自己头上 , 树立了良好的人格形象 , 赢得了朝廷上下的感动和倍加敬佩 。
在马谡受刑时 , 诸葛亮的心情错综复杂 , 先帝的话也在耳边反复回响 , 要不然他不会热泪盈眶 , 大哭不已 , 这其中固然有对马谡的依依不舍和不胜惋惜 , 恐怕更多的还是对自己用人失当的深深自责和无限痛心 , 愧对了先帝的遗言 , 可惜悔之晚矣 。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 大大小小类似错用马谡的历史悲剧也在不断地上演 , 但是真能像诸葛亮那样严肃而公正处理的却不多见 。由此可以看出 , 诸葛亮敢拍胸脯 , 勇于自责 , 退而补过 , 不仅在“刑不上大夫”的封建时代堪称典范 , 就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今日也是光芒四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