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刘禅继位,他只知享乐,不知如何管理国家,就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 。诸葛亮一方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第二次北伐,在第二次北伐前夕给后主刘禅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体现了封建社会为君主“忠”的思想 。
晚年的康熙帝曾对自己的一生作过评价,他引用诸葛亮的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成语出处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 。这种表,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献攻城掠地之策 。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 。惟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而且粲然于文苑 。
诸葛亮上《出师表》是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率兵北伐之时 。这时蜀偏居一隅,国力疲敝,又“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诸葛亮为了实现刘备振兴汉室、一统天下的遗愿,“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平定了南方,有了较巩固的后方,并抓住了曹魏兵败祁山、孙吴兵挫石亭的时机,挥师北伐,拟夺取魏的凉州(今甘肃部分地区),向后主刘禅上了两道表文,“前表开守昏庸,后表审量形势”,即出名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 。《前出师表》中诸葛亮表示,自己受刘备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一定要为“兴复汉室”竭忠尽智,效死不渝 。《后出师表》是在街亭失利后,诸葛亮又一次上疏的一份表文 。流传千古的名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即出此表中 。
原文: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 。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弩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 。——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
夫难平者,事也 。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 。——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 。——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谁说的以及是什么意思?】
- 狡兔死走狗烹是谁说的?狡兔死走狗烹出自哪?
- 荆轲是谁?荆轲是怎么死的?
- 屈原投江屈原为什么投江?屈原死因之谜
- 少昊是谁?少昊是什么死的?
- 风伯是谁?风伯是什么死的?
- 雨师是谁?雨师是怎么死的?
- 孝庄死后太后们无人敢入住慈宁宫?慈宁宫之迷
- 揭秘卫鞅之死究竟是怎么回事
- 刘邦死后老婆吕雉被谁调戏了?吕后如何反调戏
- 历史上的农民领袖陈胜究竟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