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颐和园八大不可思议:警戒线是看不见的



核心提示:直到最后,乾隆也没有用围墙把整个园子都围起来,昆明湖南边是一片稻田,基本上用不着围墙,文昌阁到东宫门这段有围墙,文昌阁以外一直到廓如亭这段都没有围墙,所以老百姓可以到这个地方来 。这样既满足了老百姓游玩的意愿,又能减少百姓直接面对龙颜的可能,同时皇帝也能隐隐约约看到昆明湖沿岸的风景 。

图片来源于www.youxixd.com
图片来源于www.youxixd.com
网络配图
为什么说颐和园是中国最早的主题乐园?为什么说今天的颐和园比过去矮了大半截?为什么昆明湖中捞起的佛头竟然与北京城内的明代铜佛严丝合缝?神秘的水牢,高大的围墙,隐秘的废墟,颐和园里到底藏着多少秘密?
一、中国最早的主题公园
颐和园是乾隆皇帝为其母亲祝寿而修建的皇家园林 。1860年遭战火破坏,后经慈禧修复,许多建筑的外形与功能已经与最初的设计大不相同 。那么颐和园的老样子和现在有什么不同?这些改动中又蕴涵了哪些秘密?接下来就让咱们一起走进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
说到这颐和园,估计多数人都不陌生,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 。在乾隆十六年也就是1751年的时候,乾隆的母亲孝圣宪皇后要过六十岁生日 。乾隆为了给母亲庆祝六十大寿,在乾隆十四年的时候就把原来的瓮山和西湖加以改造 。瓮山就是现在的万寿山,而西湖就是现在的昆明湖 。
当年的瓮山可不像今天这么漂亮,只是一个什么也不长的,光秃秃的荒山 。西湖原来的形状也不是今天的样子,当时看上去像半个月亮,而它的位置是在山的左面,并没有像今天的昆明湖几乎包围了万寿山 。所以从园林的角度来讲,这个地方并不是理想的场所 。因此在乾隆十四年的时候,就是1749年的冬天,乾隆就动员民工挖湖,把原来西湖的面积扩大 。最早的西湖东边还有一道西堤,等到扩建的时候就把西堤中间的一部分,也就是现在南湖岛的那部分留了下来,而其他的部分全部被挖掉了 。就这样一直往东开拓,拓到现在的东堤 。从此这个湖的形状也变了,由最开始的月牙变成了一个桃形,有点仿照西湖的样子了 。这湖里挖出的土就被堆在了万寿山上,山的形状也变了 。原本什么都不长的荒山,被加上土以后又进行了绿化,这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万寿山 。
等到了乾隆十五年的时候,也就是1750年,太后生日的前一年,乾隆命人开始在万寿山的南面动工 。经过这次改造以后乾隆把当初的瓮山正式改名为万寿山,为什么改为万寿山呢?当然是寓意母亲万寿无疆 。然后又在万寿山的南面修建了一组建筑,叫大报恩延寿寺 。所以清漪园当时的主体建筑就是大报恩延寿寺,它的主题很明确,就是要报母亲的恩 。等到孝圣宪皇后六十大寿庆祝完了以后,颐和园的工程仍在继续进行,一直到乾隆二十九年,这个清漪园才修成,前后一共修了十五年,共计用了四百四十万二千八百五十一两九钱五分三厘银子 。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下这个“史上第一孝子”——乾隆 。乾隆对他的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十分孝顺 。母亲喜爱旅游,乾隆就侍奉母亲三游五台,三上泰山,四下江南,几乎每年都到避暑山庄 。为母亲庆寿更是不惜财力,除了修清漪园,从北京万寿寺到颐和园还搭建了一条苏州街,令人沿途唱戏庆祝 。民间广为流传的《白蛇传》就是乾隆专门为老人家修订的 。在其母死后更是用三千多两黄金制作了金塔一座,用来做什么?盛放皇太后的头发!这座金塔后来就放在寿康宫东佛堂内,今天您要是到故宫去还能看到 。
清漪园(颐和园)的修建一方面是乾隆为母亲祝寿,另一方面也改良了京西的水利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从元代开始,昆明湖也就是当年的西湖,就是京城水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明代,瓮山泊地区水患严重,经常出现水灾 。直到乾隆兴建清漪园,挖掘昆明湖,这水患才算是彻底根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