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的限度:宋朝皇帝所受10道束缚究竟是哪些?

我仔细考究过宋代君主所受到的种种约束 , 其完备性可谓为历代所不及 , 既有其他王朝共有的 , 也有其他王朝所无的 。两宋三百余年 , 从未诞生过一个独裁的君主 , 倒是著名的权相出现了一大串 , 我们可以列出一个长名单:丁谓、王安石、蔡京、秦桧、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 , 等等 。宋代可能没有很好地解决权相专政的问题 , 但君权则是受到了有效限制 。
那么现在就来分析对宋代君权构成约束的各种力量 。
一、天
首先让我们从古代帝王心目中最不可亵渎的神秘力量——“天”说起 。
在秦始皇建立帝制之后 , 皇帝是至高无上的 , 汉代时董仲舒提出“屈民而伸君 , 屈君而伸天” , 才在皇权之上设置了一个更高位阶的“天道” , 将“绝对皇权”改造成“相对皇权” 。现在受过理性启蒙的人们似乎难以想象古人对于“天”的敬畏了 , 但在秦后各个王朝 , 天命、天道确实对人间的君权产生了约束 。古代的君主相信上天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他 , 并通过灾异向失德的统治者提出警告 。宋真宗咸平六年(1003年) , “有星孛于井鬼 , 大如杯 , 色青白 , 光芒四尺余” , 这一反常的天象让真宗诚惶诚恐 , 对宰相说 , “朕德薄 , 致此谪见 , 大惧灾及吾民 。密迩诞辰 , 宜罢称觞之会 , 以答天谴 。”连生日也不敢过了 。
而熙宁年间 , 王安石为说服宋神宗压制异论 , 厉行新法 , 则放言“天变不足畏 , 祖宗不足法 , 人言不足恤” , 其实就是蛊惑皇帝摆脱天、祖宗成法与舆论的三重束缚 。这是一种很危险的做法 , 因为结果很可能导致皇权专制主义的生成 。也因此 , 当宰相富弼听闻王安石向神宗说“灾异皆天数 , 非关人事得失”的时候 , 就坐不住了:“人君所畏惟天 , 若不畏天 , 何事不可为者!此必奸人欲进邪说以摇上心 , 使辅弼谏争之臣无所施其力 , 是治乱之机 , 不可以不速救 。”
后来神宗暂罢新法 , 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对“天命”的敬畏 。据《宋史》载 , “自熙宁六年七月不雨 , 至于七年之三月 , 人无生意 。东北流民 , 每风沙霾曀 , 扶携塞道 , 羸瘠愁苦 , 身无完衣 。”有一个叫做郑侠的小吏 , 不忍看流民流离失所 , 绘成《流民图》 , 上书宋神宗 , 请求罢去新法 , “如陛下行臣之言 , 十日不雨 , 即乞斩臣宣德门外 , 以正欺君之罪” 。神宗“反复观图 , 长吁数四 , 袖以入 。是夕 , 寝不能寐” 。翌日 , 诏令“青苗、免役权息追呼 , 方田、保甲并罢 , 凡十有八事 。民间欢叫相贺”;“越三日 , 大雨 , 远近沾洽” 。
君主敬天 , 所以不敢一意孤行 。“天”作为节制人间君权的神秘力量 , 在宋代政治运行过程中的作用显然是不可忽视的 。
二、誓约
另一道对宋朝君主的束缚来自“誓约” , 这也是宋代特有的皇权约束机制 。“誓约”为开国之君宋太祖所立 , 这一典故在南宋笔记《避暑漫抄》中记录得比较详细:“艺祖(宋太祖)受命之三年 , 密镌一碑 , 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 , 谓之‘誓碑’ , 用销金黄幔蔽之 , 门钥封闭甚严 。因敕有司 , 自后时享及新天子即位 , 谒庙礼毕 , 奏请恭读誓词 。独一小黄门不识字者从 , 余皆远立 。上至碑前 , 再拜跪瞻默诵讫 , 复再拜出 。群臣近侍 , 皆不知所誓何事 。自后列圣相承 , 皆踵故事 。靖康之变 , 门皆洞开 , 人得纵观 。碑高七八尺 , 阔四尺余 , 誓词三行 , 一云:‘柴氏子孙 , 有罪不得加刑 , 纵犯谋逆 , 止于狱内赐尽 , 不得市曹刑戮 , 亦不得连坐支属 。’一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一云:‘子孙有渝此誓者 , 天必殛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