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的生活习俗舞是怎样的?又有啥含义

黎族作为海南岛的最早居民,在海南岛这种自然环境条件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 。他们认为世间万物都有灵魂,都有吉、凶、福、祸 。所以黎族人民在日常的生活劳动中,形成了各种生活习俗,诸如生产劳动、建屋迁宅、婚姻、生儿育女等,都非常注重节令时辰,而且每当行动前都要举行一定的祈祷仪式,以期盼一切平安顺利,不出意外 。
在黎族“合亩”制地区(今五指山市),流行着逢农历三月、七月和十月做“牛日”的习俗 。黎族有自己本民族的历法,l2天为一周期,每天以一种动物命名,类似汉族的十二地支 。“牛日”被认为是“福日”、“良日”、“吉日” 。所以每到“牛日”,必跳《祝福舞》 。在春意浓浓的三月份的第一个“牛日”,要为牛跳《祝福舞》,祝愿牛群肥壮多子;在骄阳似火的七月份夏季晚稻插秧的第一个“牛日”,要为“稻”跳《祝福舞》,祈求禾苗茁壮、五谷丰登;在收获季节的金秋十月的第一个“牛日”,为“人”跳《祝福舞》,期盼全寨大小平安、人丁兴旺 。每当举行这种仪式之日,全寨人都集中在亩头家中杀猪摆酒设宴,跳《祝福舞》 。首先由众人轮番敲打锣鼓,然后身穿盛装的亩头夫妇,饮用曾洗过“宝石”(相传祖先传下来的一种石器,是福魂的象征)的“福酒”,继而起舞 。舞时,亩头手拿蘸着“福酒”的两枝红藤叶,从门口至屋内来回走动,并不停地摇动着红藤叶,其妻则捧酒紧随其后,以示引“福”入屋,接着向众人洒“福酒”,以示“福气”上身 。
亩头夫妇舞毕,寨人齐上阵,男者身着青、蓝、绿色的长袍于屋内至门口来回招手甩袖,左右摆动;女者则手捧酒碗,跟着男者后面边舞边敬“福酒” 。不论男女,舞者身腰都平稳挺直,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时进时退地踩小步,口中不停地齐声呐喊,直至通宵达旦 。这种舞蹈舞姿粗犷古朴,原始舞蹈气息极浓 。
另在“合亩”制地区,每到新年都必跳《年舞》,也称《平安舞》 。每逢新年的正月初二,全村的男女都身穿民族服装,在辈份最高的长者带领下,举行庆贺新春仪式 。人们杀猪宰鸡,摆好祭品,打起独木皮鼓,敲多个铜锣,随着锣鼓声,跳起欢快的舞蹈,表示辞旧迎新,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全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舞时舞者必须保持身体的平衡稳直,跟着锣鼓的节奏前进,双手在腰部的两侧前后摆动 。每走到第三步时,双足并立,双膝向左右两侧时弯时立,不断的重复循环 。整个舞蹈壮观、肃穆、凝重,反映了黎族人民对春天的到来会带来美好生活的一种期望 。
在三亚、保亭、陵水等县市,还有专门为孩子所跳的祝福舞蹈《打碗舞》,属女性舞蹈 。每当孩子生病或父母将外出时,母亲便请“娘母”们来跳 。舞者一般二人以上,舞蹈动作有两种:一种是手捧花草;另一种是头顶一个碗,右手拿一根竹筷,敲打头上的碗 。舞时排列成纵队,边歌边舞,舞步较慢 。黎族群众认为,跳此舞可为孩子祈安求福,并使孩子得到祖宗神灵的保护,消灾除难,健康成长 。
在黎族的某些地方还流传“石祖”崇拜的遗风 。黎族社会究竟何时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已无法考证,但是不可否定,这种过渡应是复杂而漫长的 。男性为了在社会上占居主导地位,他们除了显示强壮有力以及在劳动中是主要劳力外,更引为自豪的是显示其对人类繁衍的重要性,黎族社会对男性生殖器崇拜由此而产生 。黎族社会对男性生殖器崇拜,有静态和动态两种表现方式 。静态为文物,如海南省民族博物馆里,收藏的“石祖”;保亭县甘什岭等地的村庄都有一个护村土地庙,一些土地庙里供奉的是石头雕的男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