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帝投海壮烈殉节:宰相陆秀夫

陆秀夫(1236—1279)南宋抗元名臣 。汉族,字君实,楚州盐城长建里(今属江苏建湖)人 。宝佑进士 。初为李庭芝幕僚,后官礼部侍郎等职 。临安失守后至福州,与张世杰等立赵昰为帝 。昰死,又拥赵昺,奉帝居厓山(今广东新会南),任左相,继续组织抗元 。祥兴二年(1279年)为元军所败,负帝投海而亡 。有《陆忠烈公遗集》 。
李庭芝任淮东制置使,又辟任他做参议官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元兵沿江东下,扬州形势紧张,僚属大多逃散,陆秀夫等数人坚守本职,毫不动摇 。李庭芝把他推荐给朝廷,乃调往临安 。德祐二年,任礼部侍郎 。太皇太后率宋恭帝投降后,他和将领苏刘义等退至温州 。不久,与陈宜中、张世杰等在福州立益王为帝,重建宋廷,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元兵入福建,宋君臣乘海船南走广东 。次年,广州降元,宋廷迁至井澳(今广东中山县南大横琴岛下),陈宜中逃往占城(今越南中南部) 。景炎三年(1278)初,赵昰死,群臣多欲散去,陆秀夫勉励群臣,再立八岁的卫王赵昺为帝,改元祥兴,迁居崖山(今广东新会南海中) 。陆秀夫任左丞相,与张世杰同执朝政 。祥兴二年(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元张弘范攻崖山,宋军大败 。陆秀夫对赵昺说:“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 。”毅然负帝跳海牺牲 。有《陆忠烈集》传世 。
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南宋宰相
在宋元交替之际,当南宋的帝后辅臣们向元朝屈膝投降、忍唇求生的时候,在东南沿海怒火燃烧的土地上,却站起了大批铁骨铮铮、力挽狂澜的忠义之士 。用他们的生命,写了一首首壮丽的诗篇 。受命于危难之际的陆秀夫,便是这个拚死抗争的群体中的一员代表 。
初露锋芒;有志难伸
陆秀夫生于端平三年(1236年),卒于祥光二年(1279年),字君实,出生于楚州盐城(今江苏盐城),三岁随同父母迁居江南京口(今江苏镇江) 。他自幼聪明超群,在村塾就读,常为塾师称道:“这百余蒙童之中,独有秀夫为非凡儿 。”稍长,喜读爱国为民书卷,才思日渐敏捷,七岁便能诗文:十九岁时考取进士,与留下传世警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同榜 。当时镇守淮南的制置使李庭芝,以网罗人才著称,他得知秀夫年轻有为,便礼聘到他的幕府任职 。而淮南是当时天下贤能之士聚集的地方,有“小朝廷”之称,所以陆秀夫在此处可谓如鱼得水 。
陆秀夫的才思清丽,很少有人能够比得上他,但他并不以此自傲 。他的性情十分沉静,不喜张扬 。每当那些僚吏来拜访、宾主互相取乐时,只有陆秀夫独自一人在旁,默默无语 。有时府中设宴摆酒,陆秀夫坐在席间,矜持庄重,不说一句话,人们都觉得他十分怪僻,难以接近,所以很少有人与他合得来 。但陆秀夫治事有方、稳重干练的才华,深得李庭芝的赏识和器重 。即使官位升迁了也没有让他离开,这样,秀夫在府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一直到主管机宜文字 。
德祐元年(1275年),元朝兵马大举进攻南宋,两淮地区情况更加紧急,李氏幕府分崩离析,幕僚纷纷辞职,唯独陆秀夫临难不惧,与李庭芝同舟共济,誓死抗敌 。李庭芝深深为他这种疾风劲草的宝贵品格所感动,觉得他是一个难得的忠义之士 。就忍痛割爱,把他作为砥柱中流之材推荐给朝廷,官至礼部侍郎 。
此时的南宋局势更是恶化 。当时,元军在宋朝叛将吕文焕的引导下顺江而下 。沿江诸将多吕氏部曲,望风降附 。如江州知州钱真孙,安庆知府范文虎纷纷以城投降 。一直不敢出征的贾似道迫于形势也不得不率兵出征 。他尽管来到芜湖,可是并不愿作战,而是幻想求和 。求和不成,只得侥幸一战 。贾似道派孙虎臣领步兵7万多人驻扎在丁家州,夏贵带战船2500艘横列江面,贾似道则亲自率后军安营芜湖西南的鲁港 。双方一交战,孙虎臣由于资历较浅,威望不足以服众,所以对元军的攻击根本没有还击之力,不久就阵脚大乱;溃不成军 。贾似道更是惊惶失措,宋军首尾难顾,元军乘胜追击,宋军被杀死、溺死者不可胜计,水都被鲜血染红,一应军资器械,尽为元军所获 。丁家州、鲁港之战的惨败,使宋军主力丧失殆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