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暖气的古人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天?

2015年北京的第一场雪 , 果然来得比暖气更早一些 。在南方的小伙伴还未有冬意时 , 伴随着连续两天的降温和雨雪天气 , 北京的小伙伴都已感觉到寒风袭来的冰冷了吧 。然而 , 面对只有4℃左右的天气 , 最难受的是还没有供暖 , 我们不得不用棉被或者厚衣来御寒 。既然不能依靠暖气 , 不如一起来看看同样没有暖气的古人如何度过冬天 。
其实 , 远在旧石器时代 , 北京人就已经会使用和控制火了 , 考古学家曾经发现 , 北京人用火来烧烤食物、照明和取暖 。在这一时期的居住遗址内 , 还发现过用火的烧土面和灶坑 , 可以推断 , 那时候的人们主要是通过烧火取暖 。
春秋时期 , 开始使用器具烧炭取暖 , 用具的名称叫做燎炉 。燎炉一般附有炭箕 , 用来转移火种和添加木炭 。不过 , 此时的人们已经聪明了许多 , 御寒取暖的方式也不仅仅是烧炭取暖这一种 。
古代经历了几次升温降温的过程 , 比如春秋战国时楚国的温度要远远低于现如今的武汉等地(葛全胜《中国历朝气候变化》) , 而明清时期的传教士甚至在华中地区留下了零下18度的观测记录 。加上楚地降雨量大 , 潮湿度高 , 体感上很湿冷 , 在那些时期 , 冬季的难受程度不亚于北方 。楚人为了御寒就会选择在冬季吃一些养生的食物来补充热量 。平民一般会用鬲 , 贵族则用陶或者铜鼎来烹调食物 , 虽然材料不同 , 但都是在器皿下通过柴和炭生火 , 做出来的食物有点像我们今天吃的火锅 , 或者是炖菜 。在食物的选择上 , 会挑一些性暖的 , 比如生姜、羊肉和狗肉等 。除了吃以外 , 楚人还会饮酒抗寒保暖 , 当时的人们早已发现了酒的这一特点 。
古人当然也知道 , 除了火可以取暖之外 , 还能依靠光照 。利用太阳能并不是我们今天的人才有的想法 , 很早以前 , 人们发现光照可以取暖之后 , 盖房子的时候都会让房屋的门口朝向南方 , 这样可以让阳光直射到屋内 。为了防尘和进一步御寒 , 人们还会在屋顶设有竹质顶棚或楼板 。
秦朝时 , 在贵族以及皇宫内又出现了“壁炉”和“火墙”等用以取暖 。考古学家在咸阳宫遗址的洗浴池旁边发现有三座壁炉 , 其中两座供浴室使用 , 第三层则接近最大的一室 , 应该是秦皇专用的 。壁炉里主要是用烧炭来御寒 , 并且将出烟孔放在室外 , 避免炭烟中毒 。另外在秦兴乐宫遗址中还发现了火墙的做法 , 即用两块筒瓦相扣 , 做成管道包在墙的内侧 , 与灶相连通 , 已经具备了火炕、暖气的雏形 。
汉武帝时建立了一座温室殿 , 位于前殿之北 , 冬天时供皇帝居住 , 在殿内设有各种防寒保暖的特殊设备 , 《西京杂记》记载:“温室殿以花椒和泥涂壁 , 壁面披挂锦绣 , 以香桂为主 , 设火齐云母屏风 , 有鸿羽帐 , 地上铺着西域毛毯 。”未央宫温室殿是公卿朝臣议政的重要殿所 。而皇后的宫殿则主要通过花椒和泥涂抹来取暖 , 被称为“椒房殿” 。当然 , 到后来 , “椒房”几乎成了皇后的代称 , 成为后宫女权的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