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考高中官员放到现在都是什么一样的职业

在古代成为秀才,就已经是国家认可的统治阶级的一员了 。拥有免税免徭役,见官不跪,过堂免刑等特权 。每次考核的最高一级廪膳生员,还可以享受国家补助,为地方上的童生作保 。
秀才就相当于现在的985院校硕士,人数不少,许多村都能有1-2个 。大约和现在的基层一线公务员相当,品级不入流,考不上举人、进士的话,可以当私塾先生混个温饱,官职没有,并且永远无法晋升 。
举人出身已经算是“正途”了,如果能力没有问题,退休前升任知府是很有希望的,再往上发展就只能看个人造化了 。另外,举人就算不出仕,也能享受国家津贴,还可以荫庇他人免税免徭役 。
雍正以前大概可以免100-200亩的地税,十几户的徭役,就算举人老爷在家什么也不干,把免税免徭役的名额挂出去,也是个大财主 。
进士,知识水平相当于现在的清华北大博士或博士后研究生毕业,举人中的优异者,一个县一届能有1-2个就很了不得,人数很少 。官职大约是副县级,起步可以做县令,属于朝廷重点培养的后备官员,有能力,有运气的话可以晋升到封疆大吏、六部尚书甚至是大学士 。
我国1300年的科举历史中,一共诞生了11万名进士,平均每年84人 。进士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人数不定 。
“状元”“榜眼”“探花”可以直接进入翰林院担任修撰,前途十分光明,一般可以坐到侍郎,巡抚,御史等较高的官位,这就是古人所谓的“无灾无难到公卿”;明代二甲进士,清代庭试成绩优秀者,可进入翰林院担任庶吉士,三年后再进行考试,依据成绩依次可以留在翰林院担任修撰,进入六部学习或担任地方官 。三甲进士一般可以进入翰林院学习或直接放外任,但需要从知县做起 。
当然,不是每个状元都能做高官,事实上,历朝状元能做到封疆大吏、六部尚书的很少、大学士基本没有,虽然在中状元的时候风光无限,但仕途往往都是平淡一生 。


【古代科考高中官员放到现在都是什么一样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