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美玲|革命的身体:重新认识现当代中国舞蹈文化 中国之最歌曲舞蹈

14名舞者身着华美衫裙,仿佛从古画中走出,她们活泼灵动的舞姿与俏皮娇憨的神态,将唐朝侍女们从准备、整理妆容到最终演奏的过程演绎得活灵活现 。这是2021年河南春晚上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播出后引来无数好评 。

【魏美玲|革命的身体:重新认识现当代中国舞蹈文化 中国之最歌曲舞蹈】一年后的虎年央视春晚上,舞蹈节目《只此青绿》又一次引爆全网、惊艳世人,舞者们的翩跹舞姿勾勒出了如诗如幻的山河图景,它的灵感来源于北宋画家王希孟的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 。
中国舞何以频频“出圈”?《唐宫夜宴》和《只此青绿》这两支舞风格迥异,但它们同样地将舞蹈与中国传统文化很好地进行了融合,韵味十足 。在舞蹈“出圈”背后,是许许多多中国舞从业者们不断坚持的研究和创新,我们才能看到如此美轮美奂的中国舞 。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国舞是如何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妨跟随美国威廉玛丽大学的学者魏美玲教授来了解中国舞背后的故事 。
中国舞的定位:
特定地方、历史与风格中的身体
文 | 魏美玲
1
在北京舞蹈学院敞亮的舞蹈教室内,我与其他二十位学生静立在一面墙镜前,学生多数是女生 。我们身着白色水袖上衣——袖子末端连接着两倍袖长的长绸,宽约两英尺 。我们静止不动时,水袖在地板上堆成一团,如一汪珍珠色的池水 。
我们看着邵未秋老师,听她讲解下一个动作:“袖子收放的重点是任由它自行运动 。一旦发力,余下的就都交给袖子去做吧 。”说完她转身面向镜子做示范 。钢琴老师开始弹奏音乐,邵老师双脚并拢直立,双臂垂放身体两侧 。四拍缓慢呼气后,她身体下沉,膝盖弯曲,同时目光下移 。接着,又四拍起身,同时右肘逐渐向斜前方抬起,达到顶点后,猛然伸直手臂,手掌向下,手腕轻弹,同时五指张开到最大限度 。此时水袖在运动中舒展开来,短暂地悬浮在半空 。随着水袖的自然飘落,邵老师也顺着水袖移动的轨迹逐渐放下手臂 。现在水袖已在她身前的地板上完全打开,于是她开始了动作练习的第二部分 。右脚向后一步,右手手背上扬,小臂转动时快速后撤肘部,使手停在腰间,保持与地面平行 。水袖就这样从地面升起,在空中划出一道抛物线,像被施了魔法一般重回邵老师张开的手掌,整齐地层叠在她拇指与食指之间 。一团绸布在手,她转过身来对我们说:“好了,现在你们来试试 。”
水袖是数十种不同风格中国舞中的一种,这类当代剧场表演性舞蹈始创于20 世纪中期,至今仍流传于世界各地 。在中国境内,“中国舞”通常又被称为“民族舞蹈” 。在海外华语社会,特别是东南亚地区,人们也称其为“华族舞蹈” 。上述词语中的“舞蹈”与“dance ”同义,也可简称为“舞” 。
20 世纪50 年代以来,中国舞蹈学者与舞者一般公认中国舞可细分为两大类: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民族民间舞 。
最初,中国古典舞发源于统称“戏曲”的地方戏剧形式,如京剧和昆曲等 。如今,中国古典舞包括早期的戏曲风格舞蹈(也包括水袖)以及近期形成的敦煌风格舞蹈和汉唐风格舞蹈等 。
中国民族民间舞最初由汉族风格舞蹈(如东北秧歌、山东秧歌、安徽花鼓灯、云南花灯)与少数民族风格舞蹈(如维吾尔族、蒙古族、朝鲜族、藏族、傣族舞蹈等)共同组成 。
如同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也随时间的推移不断推陈出新 。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民族民间舞有一个重要前提,就像业内人士所称,它们并非受到严格保护或重建的历史形式或民间形式,而是通过研究与创新形成的现代表演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