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避暑有奇招:宋徽宗啃冰块致拉肚子

竺可桢研究发现中国古代是很热的,特别是唐朝,年平均气温比现在要高1℃ 。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于是很为唐朝胖子们忧心忡忡,甚至决定穿越过去给他们讲点冷笑话降降温 。是的,讲冷笑话我是天才 。代表作如下:请问世界上哪个城市最冷,哪个城市最热?答:耶路撒冷,萨拉热窝 。
都是扯淡,古代夏天是有冰的 。
正月天气最冷的时候开始采
再像“俄斯方块”一样码起来
网络配图
《周礼》就记述过上古时代冬天如何采冰、夏天如何使用 。这传统历朝都有,一般夏历十二月和正月天气最冷的时候开始采冰 。工作极辛苦,工人两手握住T形冰镩在冰冻的河面上,一点点凿出一米见方、一尺多厚的冰块,再用J形取冰器勾住冰块底部拉出来 。全人力操作,机器不好用,“泰坦尼克牌”的破冰器用一次就坏了 。
采好的冰马上送冰窖储藏 。工人将方形的冰块一层层摞至棚顶,只中间留一条出入的过道 。码冰工作看似简单其实技术含量颇高 。能码好冰块的工人,“俄罗斯方块”比赛拿前三是没问题的 。冰码好后用土把冰窖门埋上,关得特别严密,不给砸冰箱的罗永浩一点儿机会 。这个超级大冰箱的门要关闭五个月左右才重新开门 。
【古人避暑有奇招:宋徽宗啃冰块致拉肚子】在清朝,冰窖分两种 。一是给皇上和官员用的“官窖”,另外是亲王用的“府窖” 。民间不许藏冰,因“冰”“兵”同音,民间藏冰(兵)朝廷犯忌 。这担心实在多余,冰化了是水,“水军”除了放屁什么事都做不了 。
中国人迷信不止这一点,他们觉得夏天用冬天的冰,是偷了水神“司寒”的东西,司寒会生气,所以第二年夏天取冰时有仪式:在冰室设桃木做的弓、棘做的箭 。桃谐音“逃”,司寒捉不着 。夏天得罪了它,冬天再采冰不敢造次 。司寒住北方,按中国五行说北方属黑,所以用黑色牲畜和黍拜祭它 。写到这,家里冰箱突然呜呜作响,大概是想要我祭拜它 。这个不要脸的东西被我狠狠踹了一脚后,嚎叫得更加厉害 。对着它大喝三个字:罗、永、浩!静若处子了 。
网络配图
中国自古就有冰箱,在随州曾侯乙墓就出有两套 。早期冰箱很简单,一般红木做成柜子,里面有露底铁盒子放冰,冰化水流到下面一个封底铁桶里 。按说它叫“冰露”最合适,也许怕可口可乐公司不高兴,中国人叫它“冰鉴” 。制冷专家曾国藩专门写过一本关于“冰鉴”的使用说明书《冰鉴》,只是写着写着跑题了 。
水质不能保证所以极少食用
宋徽宗不信邪啃完冰块就拉肚子
说回如何用冰 。古代的冰几乎都是用来降温的 。
唐玄宗为了解暑,1000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铺了9999平方米的冰砖,中间留个他,托腮帮歪脑袋思考“如何解决我国滑冰运动场地不足”这类国家大事 。想不明白,召见大学士,磨磨唧唧说半天,大学士冻得头皮发麻,头发根根直立活像鲁迅 。
唐玄宗的大舅子杨国忠没他奢侈,夏天请客只是用大冰雕成山围在桌子边,效果也不错,三伏天在里面喝酒要穿棉袄,不然腿毛竖立就是两根狼牙棒 。老杨场面比不过妹夫唐玄宗,另辟蹊径以小博大,把冰雕成动物形状,再像圣诞树一样挂满物件,“取坚冰令工人镂为凤兽之形,或饰以金环彩带” 。
所以我认为,哈尔滨冰雕节的艺术家开工前,应对着陕西方向磕头 。
古代的冰都是取自江河湖泊,水质不能保证,所以极少直接食用,一般做成托盘冰镇食品 。
不过缺心眼的也有,宋徽宗就直接抱着冰块啃,啃完就拉肚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