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6年被联合国评为“全球最幸福的国家”:芬兰是怎么做到的? 世界之最称号( 二 )


撇开社会和历史等诸多因素,芬兰人成为“幸福冠军”的原因数不胜数,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
地势平坦,被誉为“千湖之国”的芬兰,是全球自然美景最美的地方之一,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0%,有岛屿约17.9万个,湖泊约18.8万个 。
前些年,有数据显示,芬兰森林面积23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9%(扣除陆上水域面积的森林覆盖率为76%),人均森林面积3.9公顷,是欧洲人均林地面积最多的国家 。
芬兰的地理位置
除了森林,芬兰的矿产资源和泥炭资源也极为丰富,其中以铜为主,还有少量的铁、镍、钒、钴等 。
而泥炭资源,截止到2012年,探明储量约690.94亿立方米,相当于40亿吨石油 。
除此之外,还有水力和风力等资源 。
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为芬兰的经济添过砖加过瓦 。
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里指出:
“劳动生产率是同自然条件相联系的 。这些自然条件都可以归结为人本身的自然(如人种等)和人周围的自然 。
外界自然条件在经济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例如土地的肥力,渔产状况等等,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如奔腾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等 。
在文明发展的初期,第一类自然富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
富饶的自然资源所蕴含的巨大财富,为芬兰带来了坚实的物质支撑 。
但同时,普列汉诺夫也说了,“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是一种可变的因素 。被地理环境的特性所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增加了人类控制自然的权力,因而使人类对于周围的地理环境发生了一种新的关系 。”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拗口,其实无非是警告人类:人类可以影响自然、控制自然,但凡事要有度 。
芬兰的旅游风光
事实上,崇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芬兰,也没有完全靠自然资源来支撑经济的发展 。
除了对自然的利用,芬兰还重视对自然的反馈 。
比如,在循环经济方面,芬兰在众多领域的表现可圈可点 。
日常生活上,芬兰人无论去哪儿,都自带水瓶,瓶中装满自来水,并且享用非包装的本地食品 。
芬兰推行塑料、玻璃瓶以及金属罐的回收退押金计划,多年以来成效显著,回收率在90%以上 。
芬兰人一般也不使用干衣机,宁愿晾晒衣服 。
这样做不但节能,而且延长了床单和衣物的寿命 。
芬兰用废纸制作成衣和面料的纺织技术,荣获了2015年欧洲纸张回收奖 。
芬兰企业生产的曲轴磨削烧伤检测仪
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芬兰还坚持发展高科技,引导经济向信息化、知识化转型,带动信息通讯、能源环保、化工等产业迅速发展 。
在高度重视技术创新方面,芬兰政府还专门拟定国家创新战略,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主战略之一 。
这些战略,不光对大公司重视,对小公司也很友好 。
以投资援助金为例,芬兰提供业务援助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可向申请企业提供相当于其资产数额25%-40%的援助资金 。
并且,芬兰还设有VTT(国家技术局)和Tekes(国家技术创新局),这两个机构都负责支持创新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成长 。
技术局主要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集合一大批高校、科研机构,为企业的技术攻关助一臂之力 。
技术创新局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只要有好的项目,他们就会无偿提供一些科研基金 。
这样一来,企业只要有核心技术,就能没有后顾之忧地闯下去 。
不仅如此,芬兰政府在面对经济不振时,还能迅速调整产业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