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区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

淮阴区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6.5亿元,同比增长12.59%;财政收入2.81亿元(剔除基金),增长1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59亿元,增长16.8%;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17元和6560元,分别增长2.03%和2.4% 。突出项目建设,狠抓总量扩张,工业经济运行质态明显提升 。以项目为抓手,着力培植新增长点,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1.42亿元、利税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5%和22% 。项目推进力度不断加大,新上工业项目246个,组织实施海螺水泥、鑫龙纺织、苏源钢结构等55个投入超千万元项目,东南人造板、天山钢结构、兴旺贵金属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 。重点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太平洋元明粉、双鹤药业、辉煌太阳能等10户企业利税占区属工业70%以上,全区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9户、销售超亿元企业1户 。企业发展后劲显着增强,组织实施辉煌太阳能高效热水器等重点技改项目,全年累计工业技改投入8.1亿元,同比增长35.5%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新建万邦香料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项,中天生物公司通过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验收,新增销售超千万元新产品5个 。建筑业快速发展,外埠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承建北京红居危改小区27层住宅楼,实现独立承建高层建筑零的突破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2亿元,从业人员6.1万人 。围绕农民增收,加快结构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在订单农业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不断加快 。蔬菜、优质稻米、油菜、山芋等种植业主导产业得到巩固,四季鹅、奶牛等畜禽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 。实施政策扶持,重点龙头企业逐步壮大,民康油脂公司获得“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凌优牌粳米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稻博会金奖品牌 。农民经纪人和行销大户队伍得到壮大,新建专业合作社和市场中介组织18个 。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建成2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袁集牌辣椒、兴棉牌西瓜等9个无公害农产品,禾王牌番茄等4个绿色食品分别通过省级和国家级认证 。农业招商成效显着,引进“三资”开发农业,新上万亩银杏园、海通木业等基地生产型、龙头企业型、园区示範型项目154个 。强化技能培训,加大组织力度,新增外出劳务2.27万人次,其中成建制劳务输出1.92万人次,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成跃进河疏浚,国家五期农业开发项目和世行贷款二期项目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全区农机总动力达28.9万千瓦 。主攻招商引资,着力最佳化环境,经济外向化程度逐步提高 。强化行政推动,开展“招商引资突击月”、“百日招商竞赛”等活动 。创新招商手段,成立区招商公司,设立驻外招商办事处,採取专职招商、驻点招商、敲门招商等形式,主攻大项目、工业项目和进工业园项目 。瞄準创建省级开发区目标,加速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六通一平”面积扩大到6平方公里 。抓好软环境建设,开展企业服务月、行风评议等活动,推行政务公开,实行服务承诺等制度,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最佳化 。成立区工业园管委会,实行项目审办、会办、帮办制度,形成“一个机构对外,一套班子服务,一张发票到底”的服务机制 。全年引进各类项目616个,到位资金9.2亿元,其中投资超千万元项目101个,超亿元项目5个 。盐河工业园“六通一平”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进区项目12个 。坚持“三外”并进,积极引导企业扩大出口,推进对外劳务合作,利用外资405万美元,实现出口创汇480万美元,外经营业额1900万美元,外派劳务650人 。稳步推进改革,加快体制创新,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按照“四到位一保障”的要求,通过招商重组、竞价拍卖、退二进三等形式,糖厂、轻工机械厂、自来水厂、胶合板厂等12户企业完成改制,全区企业改制面达95%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和村级三项资金管理改革,全面推行农业税大厅徵收 。取消农业特产税,统一改徵农业税 。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原则,调整机构设定,科学定岗定员,全面开展区属管理执法类事业单位改革,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开始启动 。调整所有制结构,着力最佳化创业环境,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选派529名干部离岗创业,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3805户、私营企业318个,新增注册资金2.8亿元、从业人员8240人,私营个体经济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上升5个百分点 。加大建管力度,努力提升品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按照“居住佳境、投资园区、市场群体、绿水城市”的定位,加大城市建设力度 。投入11亿元,新建、改建和扩建瀋阳路、珠江路、淮河路、九江路、黄河西路等19条主支干道,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0平方公里;完成盐河北岸风光带一期、3个广场、8个游园及9条道路绿化工程,城区绿化覆盖率达22%;建成富豪花园、通胜花园、幸福新苑等新型小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江淮人家、盛祥苑等住宅小区;建成黄河娱乐城、南联汽配商城,启动苏北温州大市场、台州商城等市场项目 。搞活城市资产经营,在全市首次拍卖公共绿地冠名权,成功运作江淮人家等城区地块 。加强规划管理,维护规划权威 。积极实施城区创卫管理体制改革,集中开展清除积存垃圾、整顿交通秩序和亮化美化等整治活动,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完成码头、丁集两个镇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新建袁集桂塘等中心村 。建成农村公路136公里 。完成县道4座危桥改造 。完成城乡电网改造年度任务 。电话交换机扩容2.6万门 。着力开源节流,促进收支平衡,财政金融调控能力得到加强 。狠抓财源培植,通过财政贴息、政策扶持等措施,巩固主体税源,地方财力不断壮大,两个元明粉、辉煌太阳能、和丰基布、双鹤药业等5户企业入库税收占全区税收收入的20%以上 。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民营企业纳税能力进一步增强 。加大税收排查力度,零星税种得到有效征管 。健全代扣代缴和基层协税护税网路,车船使用税和契税等地方税种增幅较大 。依照“有保有压,突出重点”的原则,科学运筹财力,基本保证了工资发放、社会保障、社会事业等重点支出 。政府採购範围不断扩大,採购资金的规模性效应初步显现 。强化税源监控和税收监督,纳税申报率和申报质量明显提高 。加大税务稽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偷漏税行为,共查补税款600多万元 。全面开展乡镇清财化债工作 。继续开展金融安全区创建活动 。信用村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保险业逐步规範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