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第一树 世界之最樟树( 三 )


樟树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一年四季始终保持一种蓬勃葱茏的形象 。春天,狂风卷着暴雨,断裂了樟树的枝丫,但不久断裂的地方又长出了新枝 。夏天,雷电将一些樟树拦腰劈断,或者将树身一劈两半,但它忍受剧痛,顽强抗争,战胜死神,重新挺立,奇迹般地焕发出新的青春 。秋天,万木凋零,落叶遍地,而樟树却在凛冽的霜天中傲然无惧,为人们铺开了一片青翠 。冬天,北风怒吼,天寒地冻,大雪把有些樟树的枝干压断,但它们毫无惧色,沉着坚定,用盈盈的绿意融化着寒冬的严酷 。每当换季的时候,樟树也是陈叶和新叶悄悄交替,几乎不为常人所觉察,表现出一种谦逊淡然的操守 。由于樟树终年常绿,不仅让人们时时感受春天的气息,感受空气的清新,而且让人们感受到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惬意 。特别是在烈日炎炎的时候,人们在树荫下喝茶、聊天、看书、娱乐,或是在紧张劳动之后,往树底下一坐,瞬间汗水全干,全身变得清凉 。那种舒服,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
或许因为樟树予人的好处太多,40多年前,樟树又被赋予新的使命,又扮演了新的角色,成了城市的行道树 。曾记得,在1980年代,南昌市的阳明路和八一大道两旁,都是清一色的法国梧桐树 。这种树,夏天浓荫遮天,密不透光 。但一到秋冬,叶子全落,光枝秃丫 。突然有一天,这些法国梧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棵棵樟树 。从此,南昌变得青翠欲滴,变得春意荡漾,没有了秋天,没有了冬天,人们一年到头都走在明媚的春天里,走在清新的绿荫里 。
樟树,让春光在南昌流淌,让春色在南昌永驻 。

改革开放以后,各地兴起了一股城市建设的热潮 。不知是什么时候,移栽樟树成了一种流行和时髦 。
在许多地方,人们为了绿化和美化城市,不惜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种植各种各样的花草和树木,其中栽得最多的树木之一就是樟树 。
按理,多栽樟树是好事,人民群众是欢迎的 。但问题也随之出现了 。
君不见,在有的城市新建的市民公园里,不知从哪里弄来的几棵古樟,栽在几处显眼的位置 。它们被切断主根,砍掉枝桠,只剩下一截主干和几根枝杆,就像一个没有了脑袋和手脚的人,孤零零地立在那里 。虽然不久古樟长出了新的枝叶,但总觉得不是滋味 。也许有人会说,过不了几年,古樟就会长得很茂盛 。但话好说树难长,古樟要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恐怕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日 。
有的城市在建设广场时,为了彰显历史的厚重,树立城市的形象,也弄来几棵古樟栽上 。可能是因为赶时间,抢进度,要在某个时间节点完工,因而在最不适合栽树的盛夏季节栽树 。烈日炎炎,火烧火燎,因为气温太高,古樟又需要大量的水分才能成活 。于是,有关人员便想出一个办法,给古樟“打吊针”,把几个配有养分的水袋挂在树上,用细管连通,再把针头插进树身,给其输水输液,那样子就像一个站在医院里输液的病人 。一棵原本生机蓬勃的古樟,在烈日下被折腾得奄奄一息 。也有的在严冬季节移来几棵古樟,不顾雨雪冰冻,强行栽下 。因气温太低,冻坏树根,人们急忙弄来塑料布,几番包扎,给古樟穿上厚厚的“防寒保暖衣”,看上去真有些大煞风景 。冬天和夏天,酷暑和寒风,人都躲在家里不敢出门,这些古樟能挺住吗?就是能挺住,能成活,但付出的代价也实在太大了 。
前些时候,为了发展旅游,不少地方热衷于建设古镇 。有的人生怕古镇不“古”,古镇不“老”,于是组织有关人员四处出击,搞来了不少樟树,其中不乏有些年纪的古樟,在古镇上栽成一片樟树林 。但因为资金和管理技术跟不上,有些樟树不久就枯萎了 。这种做法的初衷也许是好的,是出于对樟树的喜爱 。但有时过分的喜爱往往会成为一种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