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是伴随封建社会的一大顽病痼疾 。腐败愈演愈烈,必然导致王朝崩溃倒台 。因此,历代有识之君都将反腐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并想出不少别出心裁的惩防措施 。唐太宗也不例外 。
唐太宗即位之初,一方面,由于隋末唐初连年战乱的影响,官员贪污受贿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另一方面,行贿受贿又具有很强隐蔽性,很难被发现 。唐太宗想出了一个办法,密令左右向大臣行贿,以此判断受贿之人 。不幸果真有一人中招,受绢一匹 。唐太宗勃然大怒,下令将其处死 。民部尚书裴矩获知事情来龙去脉后,向唐太宗进谏:“为吏受赂,罪诚当死 。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
网络配图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出自《论语》 。孔子曾强调:“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意思是单纯用政令律法予以约束,百姓虽然遵法却会失去廉耻之心;只有用道德引导、用礼教感化,百姓才会真正归服 。
唐太宗的做法,用现在的话说,就叫“钓鱼执法”,也就是执法者在当事人原本没有违法意图的情形下,以欺骗手段诱使其做出违法行为,然后对其进行惩处 。
钓鱼执法的危害是极大的 。首先,执法部门之所以挖空心思导演钓鱼执法,根本原因在于利益驱动 。当执法部门由公共管理、服务部门蜕变为逐利部门,必然会严重损害公权力的形象与公信力 。其次,钓鱼执法以对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双重践踏,直接破坏了公众对法律的信守和法治的信仰 。再次,钓鱼执法本质上是执法部门对权力的滥用,这意味着公众随时可能被陷于危险境地,必然导致人人自危,对公权力产生强烈的对立情绪 。最后,钓鱼执法为欺骗手段披上了堂而皇之的外衣,造成公众与执法部门以及公众之间的相互猜疑,最终将导致社会道德滑坡,产生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 。
正是看到钓鱼执法的巨大危害,尽管已经知道这个馊主意是唐太宗所出,裴矩仍然顶着压力向唐太宗进谏 。所幸唐太宗立刻醒悟过来,召集五品以上文武官员,当众表扬裴矩:“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倘每事皆然,何忧不治!”同时宣布取消以此方法试探官员 。
但其实说起来,唐太宗并非钓鱼执法的首创者 。在他之前,隋文帝杨坚也用过这一招 。当年隋文帝同样苦于大臣多赃污,于是私使人以钱帛遗之,如有受之者则“立斩” 。唯一不同的只在于,当隋文帝出此下策时,并没有大臣像裴矩那样勇敢地站出来向他进谏 。
为何同样使用钓鱼执法,却有不一样的结果?这就不能不说到隋文帝与唐太宗不同的治政理念 。
网络配图
贞观四年,唐太宗曾问房玄龄、萧瑀:“隋文帝何如主也?”房、萧二人回答:“隋文帝勤于为治,虽性非仁厚,亦励精之主也 。”唐太宗却说:“你们虽知其一,不知其二 。隋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 。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中理!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衍违,莫敢谏争 。此所以二世而亡也 。”接着又说自己:“朕则不然 。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 。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
应当说,隋文帝亦为一代雄主,但猜忌多疑不能不说是他性格中的一大缺点,刚愎独断更是他作为君主的致命之处 。由于自认明察秋毫,隋文帝对大臣一是不信任,事无巨细皆由自决;二是异常苛责,大臣稍有过失即加以重罪,特别是经常于殿廷上杖打大臣,时有大臣因廷杖而死 。在这种情形下,即使看到隋文帝有所失误,群臣又哪敢开口进谏?可笑的是,隋文帝有时因妄杀大臣而后悔,又反过来责怪群臣“不谏” 。伴君如伴虎,这句话用在隋文帝身上,可谓恰如其分 。
- 河南73岁大爷,饮茶40多年,坚持3个“务必”,早知道早受益 河南喝茶吉尼斯记录
- “坚持下去终有回报!”深圳运动员刘虹获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精神小伙吉尼斯记录
- 八国联军进京之后,面对瓜分中国的请求,美国为什么坚决不同意
- 隋文帝是怎样解决太子的问题的?为何要废太子
-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为何要害死那些开国元勋?
- 有人居然可以坚持11天不睡觉!颤抖吧夜猫子们! 吉尼斯记录睡眠记录
- 吉尼斯世界之最:第3项男子坚持了12个小时,体力不支才结束 吉尼斯记录体力
- 杨坚诛杀了哪些开国功臣武将?谁是最后一个死的
- 记37年坚守烈士英灵的广西龙州县烈士陵园主任钮本同 广西龙州历史之最是谁
- 史上书画家使用的毛笔:黄庭坚擅用鸡毛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