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门客竟不如妓女

导读:任何时代,人才都是极其稀缺的资源,为了发掘人才,古有伯乐,今有猎头 。但是怎么发掘人才呢?马路上邂逅,那是连续剧;世袭传递,三代必死 。要想发掘出优秀的人才,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呀 。就这个问题,所有的名人都讨论过 。春秋时期的齐景公与大臣晏婴,也曾经这样交流过 。晏婴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重要的大臣,他有着丰富的智慧和直言纳谏的勇气,深得齐景公的信赖 。有一次,齐景公问晏婴:“要想管理好国家,统治好百姓,必须要有贤良的人才,但是如何找到呢?”
对于这个问题,晏婴回答道:“简单,大王在选拔人才的时候,要分析他们交友的对象,分析他的言谈举止和习惯爱好,不要选择那些目中无人、故作姿态、哗众取宠的人 。要看他得势后,说些什么话;失势后,又干了些什么事情;富贵时,看他拒绝什么;贫穷时,看他想要什么 。”“出类拔萃的人才,一般言行举止都比较谨慎,不会轻易进入仕途,即使进来了,也很容易隐退;次一等的人才,言行举止都一般,会轻易进入仕途,也会轻易离开;最次品质的人才,言行举止杂乱无章,一旦进入仕途,就会把仕途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也绝不离开 。”“大王,您按照这个标准去选拔人才,肯定就不会错了 。”晏婴的这番话,我才疏学浅,不予评价,但是我可以用一个字理解:蒙 。
【解读: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门客竟不如妓女】
晏婴的理论,无疑是用“吃喝嫖赌”来辨别一个人的好坏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就全完了 。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一个人有没有本事,是不是好人,跟他的品行、道德一点关系都没有,外表衣冠楚楚的主,也可能一肚子男盗女娼;表面纨绔成性的富二代,也可以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好人 。所以人才这种资源,不能片面地去比较,即使是诸葛亮这样的智者,也在马谡身上吃过大亏 。为了发掘人才,秦朝后面的朝代,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选拔人才系统,从汉朝的“兴太学,举贤良”,到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以及从隋朝一直沿用到民国的“科举制” 。这些选拔人才的系统,虽然有利有弊,但是对于国家来说,都能大大降低“蒙”的概率,能让更多的人才为自己服务 。
但是秦朝没有这些完善的系统,难道人才都要去“蒙”吗?所以才有了门客制度 。我们可以理解,战国时期,诸侯相互开战,身为一国之君,肯定是忙得不行,哪里有闲工夫去发掘人才,就是现在公司的董事长,也没有工夫天天盯着招聘网呀 。董事长没时间,国家又要长盛不衰,这可怎么办?简单,把招聘人才的工作,交给手下的部门经理,让他们去找,找来以后为国家、为君主、为自己服务,多好 。所以才有了门客制度 。但凡想出人头地、出将入相的人才,都会去这些部门经理的住宅,让他们给自己面试,如果发现人才不错,国家也有合适的岗位,就留下来为国家干活;如果发现人才不错,却发现国家暂时没有合适的岗位,也要留下来,当个秘书、经纪人、管家、智囊,给我出谋划策,处理一些事情,我按月给你工资,反正就是不让你走,不让你去为别的国家服务 。
所以门客制度,就是国家借用大臣的房间,作为自己的孔庙、国子监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拿大臣的家,作为自己的一个国家储备干部的基地 。对于一国之君而言,这种背景下诞生的门客制度,是当时最好的产物 。何况,它还有三大好处:第一,按照秦朝法规,举荐者与举荐人有连带责任 。根据这种约定俗成的说法,如果举荐的是一位旷世奇才,他建立了什么功勋,举荐者也可以收到相应的赏赐 。反之,如果举荐的是个庸才,办事失败,或者干出什么蠢事来,举荐人也会受到举荐失察之罪,必须一起跟着遭殃 。所以嫪毐捅了这么大的娄子,吕不韦也必须跟着遭殃受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