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北大优秀毕业生|万子珊:博学之,慎思之,笃行之 中国之最的阅读感想( 二 )


和孙维飞老师的结课纪念照
但幸运的是,茅少伟、孙维飞、曹斐等老师对我的这种属于初学者的茫然非常了然 。他们坚持在课程设计上引入对案例的分析、对假设情景的讨论、对立法设计的剖析,并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你的感受是普遍的” 。因此,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也不再惧怕,而是结合美国法学习的思维去主动查询法院案例,课上跟随教授和同学的观点进行思考,并直接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校内参加读书会和讲座,课外在精力范围内阅读法学名作 。某一时刻,我突然发现,对于害怕出错而不敢开口的那种无措早已消失了 。相较于法本的同学,我入学时不具备中国法的系统性学习基础,也对中国法学习没有特别完备的思想准备,因此在学习之初受到的冲击可能更大,思考深度和广度也可能不够 。但也因为此,我不需要去忘记曾经所学,不需要去重构知识框架,也不用面对因此可能产生的疑惑 。像我一样的非法本学妹学弟们,在学习上请不要有任何畏惧情绪,平淡处之,四年足以让你们汲取养分 。
Q2. 在STL的四年是如何度过的?给每年一个关键词会是什么?
在STL的四年是压力与收获并存的 。
第一年的关键词是“探索” 。研一刚入学,我认为在各方面都是探索、感受、沉浸的体验 。那时我还是校园里最年轻的一批面孔之一,每天抱着厚厚的书籍材料穿梭在学院、图书馆和寝室之间,对美国法课堂充满热情,课上课下总和朋友们一起辩析美国法争点,也时不时在自习室或寝室对着书本和电脑坐到深夜(回想起来,开学第二周就下单了一箱蒸汽眼罩哈哈哈) 。那时,我也对同级同学的努力肃然起敬,感慨于不论何时何刻都灯火通明的自习室 。由于我阅读速度还可以,也更遵循高效而非高压的学习模式,学习之余就为自己留有一些时间 。课余时间,我听从兴趣的指引,参加了一些有趣的学生组织,比如学校艺术团器乐队、知识产权协会和拳击协会,以此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舒展,也结识了可爱的外院朋友 。那时,我常常下课后便去自习室,读完章节、判例后就去古筝琴房,练完琴后与朋友相约去吃晚餐,晚上又去图书馆写美国法文书作业,回想起来是单纯又平和的一段时光 。疫情前的各类活动也比较丰富,我常和自己的乐队朋友一起去校内外演出,在知识产权协会参与内培和各类分享会,同寝室的好朋友也经常端着摄影机忙南燕新闻社的工作 。当然,学业、人际上的探索也带来了很多压力,研一末疫情的冲击也使人痛苦不安,回想起来其实也是五味杂陈的一段时光 。
【对话北大优秀毕业生|万子珊:博学之,慎思之,笃行之 中国之最的阅读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