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农村的托养所:摆渡孤残孩子的诺亚方舟 耳朵拉车吉尼斯记录

新华网南京2月15日电(魏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围绕在小饭桌边的8个孩子们规规矩矩地把手背在身后,朗朗背完这首诗,李建才笑眯眯地说了一句“开饭”,孩子们立刻埋下头,香喷喷地吃起来 。李建顾不上自己手中的碗,不时地给每个孩子夹菜 。
在来李建的“心翼托养所”前,这些孩子大多还不会说话,打量世界的眼光或呆滞,或散漫,或怯生,甚至从不与这个世界主动交流 。从2011年至今,李建成为这些“特殊儿童”们名副其实的守护爸爸 。
【扎根农村的托养所:摆渡孤残孩子的诺亚方舟 耳朵拉车吉尼斯记录】开饭时间是“心翼托养所”里的孩子们一天最欢乐的时光 。
“我想收留流浪的特殊孩子”
“什么!要收留智障小孩,你疯了吗?”
2011年,听到丈夫李建的决定,侯雪荣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在温州打工,卖早点、拉车才是他们夫妻早习以为常的生活,没想到,回家过个年,看到街边流浪的智障孩子,竟让丈夫萌发了收留他们的想法 。“再说,我们哪有那个钱!”
“农村家庭经不起折腾,生了这种脑子患病的孩子,索性就不养 。”那一年,回到老家徐州睢宁县岚山镇,李建看着街边脏兮兮的孩子捡着被人丢弃的食物往嘴里塞,被人欺凌也不懂保护自己,心里像被啮咬似的疼 。“应该有个地方,帮助他们会恢复,或者至少给孩子们一口饭吃 。”见李建心意已决,侯雪荣万分不解,一气之下,自己回了温州继续打工 。
李建却留在了睢宁县岚山镇,他好不容易说服了父母,拿出积蓄,扩建了自家的土屋,又租了一块土地 。腾出空间后,他挨家挨户地走访了一圈,把镇子里生育了“不正常孩子”的家庭了解了一遍,劝说他们把孩子送到自己家托养 。“不要钱,我真的不要钱 。”李建反复强调 。
脑瘫、自闭症、智力障碍……其实那一年的李建也并不清楚这些医学名词之间的具体区别,高中没毕业的他,更全然不知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应该如何操作 。仅仅是凭着一腔善意,他就开了徐州地区这唯一扎根在农村的特殊儿童托养所 。
第一个来李建托养所的女孩因患有脑瘫,影响了下肢行动,李建寻思着按摩也许会有帮助,他学了点手法,坚持帮女孩揉捏捶打,时间长了,女孩真的从只会爬行到渐渐站立走起了路 。这让李建欣喜不已 。渐渐的,李建发现女孩有音乐的天赋,他鼓励她唱歌,甚至创造机会带她表演 。开口唱歌让这个自卑内向的脑瘫女孩渐渐阳光起来,也让李建的信心多了几分 。
李建和他的“心翼托养所”
就这样,李建的小屋成了爱的诺亚方舟,开始容纳起越来越多的特殊孩子 。2014年,在县民政局支持下,李建正式注册了“睢宁县心翼特殊儿童康复托养中心” 。至今,已经有17个孩子在李建的托养所里获得了一份“相对幸福”的童年 。
“我一定要他们学会自理”
李建的这个春节过得颇不宁静 。
节前,睢宁当地的雾霾重了起来,所里好几个孩子患了重感冒 。李建又是喂药,又是就医,甚至没顾上自己的小儿子同样患了病 。直到小儿子高烧40度在徐州住了院,李建才懊恼自己作为父亲的亏欠 。
“你回去照顾所里的孩子吧,儿子这有我呢 。”侯雪荣安慰丈夫——这些年,眼看着丈夫一门心思照顾孩子们的起居,侯雪荣早已心软 。她不打工了,带着积蓄和自己的精力默默站到了丈夫的身边 。
大年三十,李建又招呼自己的父母,给孩子们包了顿肉馅饺子,便是这个大家庭的年夜饭 。李建上大学的儿子,会给孩子们上课,上2年级的小儿子,没事就共孩子们一同玩耍 。这些年,因为李建的决定,全家人陪伴着他改变了生活轨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