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 , 烛之武以一己之力 , 凭藉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和过人的辩才 , 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 , 其临危不惧、解除国难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杰出外交才能 , 为人讚叹 。全文形象鲜明 , 语言优美 , 层次分明、组织严密 , 说理透彻、逻辑有力 。
基本介绍作品名称:烛之武退秦师
创作年代:春秋
作品体裁:散文
作者:左丘明
作品出处:《左传》
作品原文烛之武退秦师①晋侯、秦伯围郑② , 以其无礼于晋③ , 且贰于楚也④ 。晋军函陵⑤ , 秦军氾南⑥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⑦:“国危矣 ,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 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 , 犹不如人;今老矣 , 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 , 今急而求子 , 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 , 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⑧ , 见秦伯 , 曰:“秦、晋围郑 , 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⑨ , 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 , 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⑩ , 行李之往来? , 共其乏困? , 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 许君焦、瑕 , 朝济而夕设版焉? , 君之所知也 。夫晋 , 何厌之有??既东封郑? , 又欲肆其西封 , 若不阙秦? , 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 唯君图之 。”秦伯说? , 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 乃还 。子犯请击之? ,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 , 不仁;失其所与? , 不知?;以乱易整? , 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①烛之武:本名武 , 此处指烛地叫武的人 。退:使撤退 。②晋侯:晋文公 。秦伯:秦穆公 。③无礼于晋:指晋文公重耳作公子时流亡经过郑国 , 郑文公不以礼相待之事 。④贰:对晋有二心 , 与楚亲近 。晋、楚城濮之战时 , 郑国曾派兵援助楚国 。⑤军:驻扎 。函陵:地名 , 在今河南新郑北 。⑥氾(fàn)南:水之南 。⑦佚之狐:郑国大夫 。郑伯:郑文公 。⑧缒(zhuì):系在绳子上放下去 。⑨鄙:边疆 , 这里作动词 , 意为开闢边疆 。越国以鄙远:越过晋国把远离秦国的郑国作为边境 。⑩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 , 后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行李:外交使节 。?共:同“供” , 供给 。乏困:在食宿方面的不足 。?赐:恩惠 , 指秦穆公帮助晋惠公回国继位之事 。?版:打土墙用的夹板 , 这里指防御工事 。?厌:同“餍” , 饱 , 满足 。?封:疆界 , 这里作动词 , 以为疆界 。?阙:通“缺” , 损害 。?说:同“悦” , 喜悦 。?杞子、逢孙、杨孙:都是秦国大夫 。戍:防守 。?子犯:狐偃 , 字子犯 , 是晋文公的舅父 。?微:非 , 无 。夫人:此人 , 指秦穆公 。?敝(bì):动词 , 害 。?所与:同盟者 。?知:通“智” , 明智 。?乱:分裂 。整:联合 , 团结 。白话译文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包围郑国 , 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 , 而且还依附楚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 , 秦军驻扎在氾水之南 。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 , 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 , 秦国军队一定退走 。”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 。烛之武推辞说:“臣壮年时 , 尚且不如别人 , 现在老了 , 无能为力了 。”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 , 危急时才来求您 , 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亡国了 , 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夜里 , 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 , 烛之武说:“秦、晋围攻郑国 , 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 , 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属下 。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定边邑 , 您知道这不好办 , 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的实力呢?邻国实力增强 , 就等于您的力量削弱了 。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 贵国使臣经过 , 郑国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 , 这对您也无坏处 。再说您也曾经有恩于晋惠公 , 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 , 可是晋惠公早晨刚刚渡河回国 , 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 , 这是您所知道的 。那个晋国 , 怎幺会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 , 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 , 如果不损害秦国 , 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得利 , 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秦伯很高兴 , 与郑国结盟 , 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 , 秦伯就回国了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 。晋文公说:“不可 , 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 , 就没有我的今天 。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 , 是不仁;失去同盟国 , 是不智用动乱来代替整齐 , 是不武 。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也撤离郑国 。作品背景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2年) , 晋国和楚国大战于城濮 , 结果楚国大败 , 晋国的霸业完成 。在城濮之战中 , 郑国曾协助楚国一起攻打晋国 , 而且晋文公年轻时流亡到郑国 , 受到冷遇 , 所以文公把新仇旧怨加到一块 , 于两年后联合秦国讨伐郑国 。郑伯闻讯后 , 派烛之武面见秦穆公 , 劝他退兵 。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两国的矛盾表现出处处为秦国利益着想的样子 , 分析当时的形势 , 抓住利害关係 , 说明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利 , 灭掉郑国对秦国不利的道理 , 终于说动秦国退兵 。晋军失去盟军支持后 , 也被迫撤离了郑国 。此文即是记叙了这一历史事件 。作品鉴赏文学赏析内容结构文章首段开篇就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秦晋两大国联合起来围攻郑国 , 战争如箭在弦上 , 一触即发 , 为下文烛之武临危受命埋下伏笔 。并埋下两处伏笔:郑无礼于晋 , 与秦无关;晋、秦不在一处 。第二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 。他在郑伯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下 , 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 , 承担起关係国生死存亡的重任 , 体现烛之武的深明大义 。其中 , 佚之狐举贤和烛之武先“辞”后“许” , 行文波澜起伏 , 颇具戏剧性 。第三段是全文的主体 , 也是说退秦师的关键 。分四个层次:一是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 , 引起对方好感;二是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 , “亡郑”、“陪邻”、“舍郑” , 皆对秦国有害无益;三是陈述保存郑国 , 对秦国有好处;四是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係 , 旧事重提 , 触及秦伯的恨处 , 说明晋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 , 并分析晋国贪得无厌 , 后必“阙秦” 。烛之武的说秦之词 , 句句令人毛骨悚然 , 具有撼人的逻辑力量 , 从而使秦穆公意识到晋强会危秦 , 于是与郑国订立了盟约 , 乃至帮助郑国 。第四段叙述晋师撤离郑国 , 同时体现一代霸主晋文公的政治远见 。此段行文又一张一弛 , 先是“子犯请击之” , 令气氛陡然又紧;文公“未可” , 又松;直到“亦去之” , 读者的心才安然放稳 。行文特色一、伏笔照应 , 组织严密 。该文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 。秦、晋围郑的主要原因 , 是晋国为了征服异己 , 再加上晋文公与郑有个人恩怨 。这一事件的发生 , 与秦毫无关係 , 这就为秦、郑联盟提供了条件 。文章开头两句话“以其无礼于晋 , 且贰于楚也” , 暗示了这一事件的背景 , 为全文作了铺垫 。秦、晋虽是联合 , 二者并不是无隙可乘 , 这就容易使人理解:烛之武所以能够说服秦君并不是偶然的 。全文正是按照开头的预示而展开的 。烛之武说退了秦师 , 孤立了晋国 , 晋师最后也不得不撤退 , 正是这一暗示的结果 。文章虽然篇幅短小 , 但有头有尾 , 结构严密 , 事件交待得很清楚 , 矛盾展示充分 , 收尾也圆满 。二、波澜起伏 , 生动活泼 。行文波澜起伏 , 生动活泼 。当郑国处于危急之际 , 佚之狐推荐烛之武去说秦君 , 烛之武的一番牢骚 , 使事情发生波折 。郑文公的引咎自责 , 也增添了情节的戏剧性 。烛之武在说秦君的时候 , 一开头就指出亡郑于秦无益;但接着又退一步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行李之往来 , 共其乏困 , 君亦无所害 。”以此作为缓冲;紧接下去就紧逼一步说明亡郑对秦不仅无益 , 而且有害 。当秦国单独退兵之后 , 子犯发怒要攻打秦军 , 秦、晋关係一下子转而紧张起来 。最后对晋文公讲了一番道理 , 晋军偃旗息鼓 , 一场风波 , 终于平息 。这样一张一弛 , 曲折有致 , 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三、详略得当 , 说理透彻 。文章主要是表现烛之武怎样说退秦师的 , 所以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 。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 , 只作简略交代 。在烛之武“夜缒而出”的前后 , 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焦急地等待讯息 , 秦国君臣又是以怎样的场面和骄横态度接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 , 都只字未提 , 而是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 , 从而做到繁而不杂 , 层次井然 。在说理这个主题上 , 着意描绘人物语言 , 使辞令引人入胜 。语言的分寸 , 掌握得恰到好处 。全部说辞只有短短的一百多个字 , 却说了五层意思 , 委婉曲折 , 面面俱到 , 步步深入 , 层层逼紧 , 句句动人 , 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其语言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名家点评【清】吴楚材、吴调侯:郑近于晋 , 而远于秦秦得郑而晋收之 , 势必至者 。越国鄙远 , 亡郑陪邻 , 阙秦利晋 , 俱为至理 。古今破同事之国 , 多用此说 。篇中前段写亡郑乃以陪晋 , 后段写亡郑即以亡秦 , 中间引晋背秦一证 , 思之毛骨俱竦 。宜乎秦伯之不但去郑 , 而且戍郑也 。(《古文观止》卷一) 【清】过珙:得势全在“秦、晋围郑 , 既知亡”二语 , 先令人气平了一半 。以后纡徐曲折 , 言言刺入秦伯心窝里去 。词令之妙 , 一至于此 。其悦而且戍也 , 固宜 。(《详订古文评注全集》卷一)作者简介左丘明(约公元前502—约公元前422年) , 姓左 , 名丘明(一说複姓左丘 , 名明 , 也有人说他姓丘 , 名明 , 因其父曾任左史官 , 故称左丘明) , 春秋末期鲁国人 , 曾任鲁国史官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 , 孔子曾说过:“巧言、令色、足恭 , 左丘明耻之 , 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 , 左丘明耻之 , 丘亦耻之 。”可见孔子把他引为同道 。汉代史家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 。相传他鑒于鲁史《春秋》太简 , 恐后学弟子各持异说 , 失其真意 , 写成《左氏春秋》 , 后世称为《左传》 。还编着有《国语》 。
- 淮安技师学院
- 济南师範附属学校
- 教师资格证面试需要准备什么资料 教师资格证面试需要准备哪些资料
- 装修安装师傅平台
- 净界法师
- 教师节祝福短句 教师节祝福短句有哪些
- 阴阳师枝垂樱林的路线是什么 阴阳师枝垂樱林的路线怎么走
- 老师祝六一节快乐文案 适合老师发的儿童节文案
- 无师自通·Excel2010从入门到精通
- 家装师傅接单平台 广州装修师傅接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