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成果公布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 捌 墨家吉尼斯记录

11月17日,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成果同期发布 。
十年前的7月15日,由清华校友捐赠的近2500枚珍贵的战国竹简入藏清华园,它们就是后来被人们熟知的“清华简” 。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11位专家鉴定专家在意见中写下:“这批战国竹简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前所罕见的重大发现,必将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对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文献学等许多学科将会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
当年8月,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竹简的抢救性清理保护工作的同时,清华大学决定成立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由历史系与图书馆、化学系等单位共建,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担任中心主任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的成立,是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不仅承担着清华简的保护、整理与研究工作,还同时开展其他出土文献(如甲骨文、金文)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工作 。
邱勇致辞 殷昊 摄
会上,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致辞中向李学勤先生和中心团队表达衷心的祝贺和诚挚的敬意 。他说,十年来,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在清华简的抢救性保护、整理释读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挖掘了《尚书》《系年》等珍贵历史资料,发现了人类最早的十进制计算器《算表》并在2017年获得吉尼斯世界记录认证 。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心取得了享誉海内外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清华大学的一张文化名片 。
邱勇表示,清华大学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 。目前,学校正在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加快“双一流”建设 。相信清华大学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一定会变得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 。学校将进一步提升文科建设水平,推动清华走向“人文复兴” 。
邱勇指出,学校将持续支持出土文献中心研究与保护工作,希望中心充分发挥清华多学科优势,深入推进清华简研究,带动和促进出土文献与语言学、历史学、文学、哲学、艺术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努力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高地和世界一流的文科研究中心,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黄德宽代李学勤致辞 殷昊 摄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教授因身体原因未能参会,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黄德宽代为转达了李学勤先生对与会嘉宾的欢迎和对社会各界、对中心同仁的感谢 。李学勤先生说,十年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但十年对于一个研究机构来说还只是刚刚起步的阶段,前面还有种种的困难与挑战需要不断去克服和解决 。党和国家对中心的发展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学校也明确要建成世界一流的文科研究中心,为我国出土文献的发展与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心的全体同仁们将尽己所能把各项工作做好,把中心建设好,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尽我们的一份绵薄之力 。
学者们纷纷对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的十年工作表示赞赏 。香港恒生大学中文系主任、讲座教授张光裕在入藏十周年之际,用“厚德流光”四字表达祝贺 。吉林大学资深教授林沄说:“全心全意希望清华简早日全部刊布,这部书一定能在学术征程中永世流传 。” 达特茅斯大学(Dartmouth College)教授艾兰(Sarah Allan)称赞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开放的思维对待国外研究者,希望不断引发国外年轻人的研究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