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高效减水剂


混凝土高效减水剂

文章插图
混凝土高效减水剂【混凝土高效减水剂】《混凝土高效减水剂》是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子明、王亚丽 。
基本介绍作者:王子明(作者),王亚丽(作者)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ISBN:9787122108845
条形码:9787122108845
产品尺寸重量:25.6x18.4x2.2cm;798g
内容简介《混凝土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外加剂中套用最为广泛的产品——混凝土高效减水剂进行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介绍,具体包括:萘系高效减水剂、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氨基磺酸盐类高效减水剂、66肪族磺酸盐高效减水剂、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的基本性8S及製备工艺;各类高效减水剂与水泥和混凝土的相互作用机理以及高效减水剂对水泥混凝土结构的影响;不同高效减水剂的複合使用;高效减水剂的创新技术及发展趋势等 。《混凝土高效减水剂》适合从事混凝土外加剂研究、生产和工程套用的科技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第1章概论11.1国内外研究现状21.1.1高效减水剂的发展与套用现状21.1.2高效减水剂的作用机理研究现状71.1.3高效减水剂对水泥水化速率的影响121.1.4高效减水剂对水化产物形貌的影响131.2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13参考文献15第2章高效减水剂的结构特徵及表征方法192.1化学组成192.2化学官能团和分子结构的确定202.2.1红外光谱方法202.2.2紫外吸收光谱法212.2.3核磁共振波谱方法242.3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测定252.3.1GPC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252.3.2凝胶色谱与小角雷射散射联用272.4聚合物离子价的估计282.5聚合物结构与形状的特徵292.5.1静态柔顺性和动态柔顺性292.5.2分子结构对链柔顺性的影响302.6表面张力的测定312.6.1毛细管上升法312.6.2威廉米吊片法312.7分散效率的评估312.7.1吸附量测定312.7.2Zeta电位测定332.8高效减水剂对水泥水化的影响342.8.1高效减水剂对水泥水化热的影响342.8.2阻抗谱342.8.3光学显微镜352.8.4环境扫描电镜36参考文献37第3章萘系高效减水剂的製备383.1萘系减水剂製备用原材料383.1.1工业萘393.1.2工业浓硫酸393.1.3工业甲醛403.1.4工业用氢氧化钠423.2萘系减水剂合成工艺及原理433.2.1磺化反应433.2.2水解反应453.2.3缩合反应453.2.4中和反应463.3合成工艺及其参数控制473.3.1工艺流程473.3.2磺化反应参数控制473.3.3水解反应参数控制493.3.4缩合反应参数控制503.4中和及硫酸钠的清除543.5甲基萘减水剂的製备方法553.5.1磺化反应563.5.2缩合反应573.6建?1减水剂的製备583.7蒽系及古马隆系613.8萘系减水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图623.9萘系减水剂合成过程各阶段的物料平衡623.9.1磺化阶段的物料平衡623.9.2水解反应阶段的物料平衡633.9.3缩合反应阶段的物料平衡633.10萘系减水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643.10.1原材料质量波动大643.10.2缺乏对生产过程中一些重要参数的控制及检测643.10.3原材料的挥发导致产品性能下降653.11萘系减水剂的改性研究进展663.11.1坍落度保持性能的改进663.11.2高聚合度的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的合成683.11.3减少甲醛含量和硫酸钠含量的改进693.11.4磺化剂的改进703.12萘系减水剂的生产环保与安全70参考文献71第4章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的合成724.1原材料及其要求734.1.1三聚氰胺734.1.2磺化剂754.1.3甲醛764.2合成工艺与原理764.2.1合成反应原理764.2.2合成工艺及其参数控制794.3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的改性904.3.1低成本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904.3.2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改性研究进展924.3.3合成工艺的改进964.4合成过程检测控制方法964.4.1残余甲醛含量的测定方法964.4.2磺化率的测定方法96参考文献98第5章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995.1原材料及其要求995.1.1对氨基苯磺酸钠1005.1.2苯酚1005.1.3改性单体1015.2合成原理与工艺1025.2.1苯酚与甲醛的加成反应(苯酚羟甲基化反应)1025.2.2对氨基苯磺酸钠与甲醛的加成反应1025.2.3缩聚反应1035.2.4硷性重排反应1035.3合成工艺及其参数控制1035.3.1酸性合成路线1045.3.2硷性合成路线1045.3.3合成工艺参数的控制1065.4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的改性研究1105.4.1降低成本的改进1105.4.2泌水改性1125.4.3与黏度调节剂複合1135.4.4水杨酸代替苯酚改性1135.4.5複合改性1155.5环保与安全1165.6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的性能1165.6.1表面张力与起泡性1165.6.2在水泥颗粒上的吸附量1175.6.3增强效果1195.6.4混凝土体积稳定性119参考文献120第6章脂肪族磺酸盐高效减水剂1226.1脂肪族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的发展历程1226.2原材料及其要求1236.3反应原理与工艺124 6.3.1脂肪族高效减水剂的合成机理1246.3.2脂肪族高效减水剂合成工艺及参数控制1276.4脂肪族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的性能1386.4.1水泥净浆流动度1386.4.2水泥净浆的屈服值(τo)与塑性黏度(ηpl)1386.4.3脂肪族磺酸盐高效减水剂对凝结时间的影响1406.4.4脂肪族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的减水率与增强效果1406.4.5用脂肪族磺酸盐高效减水剂配製流态高强混凝土1416.4.6配製自密实免振混凝土1416.4.7脂肪族磺酸盐高效减水剂与水泥品种的适应性1436.4.8掺脂肪族磺酸盐高效减水剂混凝土的耐久性1436.5脂肪族磺酸盐高效减水剂与其他化学外加剂複合1456.6脂肪族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的结构与减水机理1456.6.1红外光谱分析1456.6.2差热扫描量热分析1466.6.3数均分子量的测定1466.6.4在水泥颗粒上的吸附与ξ?电位1466.6.5掺脂肪族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的水泥净浆的微观结构1476.7脂肪族高效减水剂的套用问题150参考文献151第7章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製备1527.1概述1527.2聚羧酸系减水剂常用的原材料1557.3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生产工艺与原理1557.4聚酯类减水剂的製备1577.4.1直接酯化法製备大单体1577.4.2酯交换方法製备大单体1767.5聚羧酸系减水剂的聚合反应1817.5.1自由基聚合单体的选取1817.5.2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1817.5.3合成工艺过程1837.5.4聚合反应的影响因素1857.5.5聚合反应动力学1937.6烯丙基聚乙二醇醚类聚羧酸系减水剂的製备1957.6.1聚醚类减水剂的聚合工艺1957.6.2分子结构与官能团设计1967.6.3共聚单体体系的选择1967.6.4中和试剂的选择1987.6.5引发剂的选择1987.6.6反应单体的配比和工艺参数最佳化1997.6.7聚醚基超塑化剂的分子结构特性2047.7聚羧酸系减水剂分子结构与性能设计2077.7.1聚羧酸系减水剂侧链与性能关係2087.7.2关于聚羧酸系减水剂中官能团种类与含量的影响2087.7.3聚羧酸系减水剂分子量的影响2107.7.4聚羧酸系减水剂的亲水?亲油平衡性210参考文献212第8章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2148.1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2158.2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的套用现状2168.3木质素系减水剂作用机理2168.4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的改性研究217 8.4.1複合改性方法2178.4.2化学改性方法2178.4.3物理改性方法2188.5改性木质素磺酸盐的性能220参考文献222第9章高效减水剂在水泥颗粒上的吸附2239.1高效减水剂在水泥单矿物上的吸附行为2239.1.1高效减水剂的特徵吸收峰和吸附标準曲线2239.1.2水泥单矿物及其製备2259.1.3高效减水剂在铝酸三钙上的吸附2279.1.4铁铝酸四钙对高效减水剂的吸附2309.1.5硅酸三钙对高效减水剂的吸附2339.1.6β?C2S对不同高效减水剂的吸附2369.1.7高效减水剂在不同单矿物上的吸附量2399.1.8石膏对高效减水剂的吸附2419.2高效减水剂在水泥颗粒上的吸附现象2429.2.1纯化学试剂烧制的硅酸盐水泥对高效减水剂的吸附2429.2.2工业原料烧制硅酸盐水泥对高效减水剂的吸附2449.3高效减水剂吸附量与水泥净浆流动度253参考文献256第10章掺加减水剂的水泥悬浮体系的动电性质25710.1高效减水剂对水泥单矿物的ζ?电位的影响25710.2单矿物的表面电位与吸附量的关係26010.3高效减水剂对水泥颗粒表面电位的影响26310.3.1高效减水剂对不同水泥的ζ?电位的影响26310.3.2不同高效减水剂对水泥ζ?电位的影响26410.3.3ζ?电位随时间的变化26510.3.4温度和水灰比对水泥粒子表面电性的影响26710.4固体表面带电的原因和Stern 双电层模型267参考文献269第11章高效减水剂对水泥水化和新拌浆体结构的影响27011.1减水剂对水泥水化的影响27011.2水泥水化过程的电阻率特性27711.3减水剂对新拌水泥浆体的电阻率变化的影响27811.4掺加减水剂水泥混凝土的凝结时间28111.5高效减水剂对水化产物和新拌水泥浆体的早期结构的影响28211.5.1新拌水泥浆体的光学显微镜观察28211.5.2不含减水剂水泥浆体的环境扫描电镜观察28311.5.3含高效减水剂水泥浆体的环境扫描电镜观察287参考文献303第12章高效减水剂与水泥的相互作用机理30512.1溶液中离子强度对静电分散作用的影响30512.2高效减水剂对水泥的分散作用机理30712.3吸附量与吸附层厚度的关係31012.4减水剂与水泥的相容性问题310 12.4.1水泥矿物成分对相容性的影响31212.4.2外加剂方面的影响31712.4.3温度的影响32012.4.4矿物掺合料的影响320参考文献321第13章掺高效减水剂的新拌水泥混凝土性能32213.1新拌水泥浆体的流变特徵32213.2新拌水泥浆体的触变性质32413.3新拌水泥浆体流变参量的测定与计算32613.4新拌水泥浆体的扭矩经时变化32813.5新拌水泥浆体的粒径分布32913.6水泥净浆流动度测定的流变学分析33013.7掺加高效减水剂的新拌混凝土稳定性33213.7.1新拌混凝土的离析和泌水33213.7.2新拌混凝土离析和泌水的评定方法33313.7.3减水剂对混凝土离析和泌水的影响33413.8高效减水剂与新拌混凝土的含气量33413.8.1含气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33413.8.2新拌混凝土含气量的测定方法33513.8.3不同减水剂的引气性能33613.8.4其他因素对新拌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33613.8.5新拌混凝土坍落度及其经时变化337参考文献337第14章掺加高效减水剂的硬化混凝土性能33914.1高效减水剂的早强与增强作用33914.2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收缩与开裂的影响34414.2.1水泥石中的孔和水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34414.2.2乾燥收缩机理和塑性收缩机理34514.2.3减水剂对混凝土收缩开裂性能的影响34914.3掺高效减水剂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徐变35714.4掺高效减水剂混凝土耐久性35914.4.1对抗冻性的影响35914.4.2对抗渗性的影响36114.4.3对碳化及钢筋鏽蚀的影响36214.5矿物混合材与高效减水剂的双掺作用36314.5.1“双掺”法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改善36414.5.2“双掺”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3651453“双掺”技术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366146高效减水剂对硬化混凝土的过渡层结构的影响366参考文献367第15章高效减水剂与其他外加剂的复配370151高效减水剂与缓凝剂的复配3701511缓凝剂的分类3701512缓凝剂的作用机理3711513混凝土缓凝剂的辅助塑化效应3721514萘系高效减水剂缓凝剂複合3731515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缓凝剂複合373 152高效减水剂与木质素磺酸盐的复配373153不同超塑化剂之间的复配3741531氨基磺酸盐减水剂与其他高效减水剂复配3751532脂肪族磺酸盐与其他高效减水剂的复配3791533三聚氰胺减水剂与其他减水剂的复配3801534聚羧酸系减水剂与其他减水剂的复配382154高效减水剂与引气剂和消泡剂的复配3881541引气剂3881542引气机理3881543混凝土中含气量的影响因素3891544引气剂对新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3891545引气剂对硬化混凝土性能的影响3901546引气剂与减水剂的复配3911547引气剂的套用问题3911548消泡剂391155高效减水剂与防冻组分的复配3921551防冻剂种类3921552防冻机理3931553複合防冻剂的组成及其作用394156高效减水剂与早强剂的复配3951561早强剂的分类3951562各种早强剂的作用机理3951563早强剂与减水剂複合396157複合超塑化剂配方设计397参考文献399第16章高效减水剂的作用评价与选择401161减水剂对水泥颗粒的分散效率401162减水剂的分散效能402163吸附场的概念403164有效减水率概念404165吸附分散减水作用与辅助减水作用405166减水剂的技术经济性评价407参考文献411第17章高效减水剂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创新套用412171活性粉末混凝土4121711RPC的基本配製原理4121712RPC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4131713减水剂对RPC性能的影响4151714RPC的套用前景417172纤维渗浆混凝土418173智慧型动力混凝土418174低流动性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控制419175预填骨料升浆混凝土421176低胶材环保混凝土421177混凝土生产的零能耗系统422参考文献426第18章高效减水剂的经济性和可持续发展428181最佳化混凝土配合比的经济性428182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经济效益429183由于改进混凝土浇筑性能和施工方面带来的经济效益430184预製混凝土430185寒冷季节适用外加剂的经济性433186在回收废弃塑性混凝土和沖洗水方法的效益433 参考文献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