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物理系


清华大学物理系

文章插图
清华大学物理系【清华大学物理系】清华大学物理系位于历史遗蹟环绕、美丽的清华园西北角的理科楼(蒙民伟理科馆),毗邻清华大学数学系、化学系和生物系 。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科学实验能力的高质量物理人材 。
基本介绍中文名:清华大学物理系
物理系:有教师85人
对应:物理学和天文学
项目: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场论
师资力量截至2006年12月底,,实验技术人员、职员和工人33人 。教师中有教授49人、副教授24人、讲师及助理研究员12人 。61%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教师中包含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陈难先、范守善、顾秉林、邝宇平、李惕碚、李家明、王崇愚、薛其坤、杨振宁、朱邦芬),博士生导师41人;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得者1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4人;教育部“长江计画特聘教授”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物理)获得者2人,清华大学“百名人才引进计画”4人 。实验技术人员包括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8人、工程师和实验师11人 。
清华大学物理系

文章插图
学科方向清华物理系的学科方向涉及物理学和天文学2个一级学科,涵盖教育部规定的物理学一级学科下除无线电物理外的全部7个二级学科(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原子分子物理、粒子物理核物理、声学、电浆物理)以及天体物理1个二级学科,其中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分子物理为全国重点学科 。清华物理系具有国家的物理学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还是天体物理二级学科的博士点 。物理系设有一个“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涵盖了物理学的各个分支学科 。清华物理系教学资源丰厚,教育部物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和教育部非物理类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都在清华物理系,还有3位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 。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直接给本科生上课,落户清华的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已经在2004-2005年度秋季学期直接为物理系新生讲授大学物理 。教学成果物理系培养的学生,应能将现代物理学知识、技术和研究方法,创造性地套用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其中一部分学生能对物理学和其他相关基础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物理系是全国唯一拥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物理)”和“国家工科物理课程教学基地”的单位 。在教学管理方面,物理系下设一个基础物理教研组和一个实验物理教学中心 。实验物理教学中心目前按普通物理,近代物理和高等物理实验室进行管理 。截至2007年4月底,物理系有676位本科生和286位研究生(其中博士研究生188人,硕士研究生98人) 。从1984年以来已培养本科生2203(2007年7月)人,累计授予博士学位134(2007年7月)人、硕士学位629(2007年7月)人 。从2000-2003年,本科生中在国内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比例平均为64%(其中免试推荐58%),出国攻读研究生的比例平均为20% 。研究项目清华物理系目前研究方向包括: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场论、高能天体物理实验和理论天体物理、核物理实验和理论、计算凝聚态物理与新材料设计、低维、纳米、强关联体系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超导套用、雷射物理、量子光学与非线性光学、量子计算和通讯、单原子分子探测识别和操作、核聚变、声学与套用,等等 。物理系在科研管理方面下设三个研究所:凝聚态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与核物理研究所和原子分子与光物理研究所;两个跨二级学科重点实验室:原子分子纳米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科技部材料设计与模拟实验室(清华分室);五个跨一级学科研究中心:原子分子纳米科学研究中心,套用超导研究中心,天体物理中心,清华富士康纳米科技中心和高能物理研究中心 。现有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位;国家“863计画”专家组成员3位;每年承担国家和省部委的科研项目100多项 。近几年,每年从校内外争取到的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 。物理系近年屡有论文在《SCIENCE》《NATURE》《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杂誌发表 。朱嘉麟等人关于低维量子结构的理论研究获得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韩征和等人“Bi系高温超导线材的研製及产业化技术攻关”项目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对外合作物理系各学科与国内外同行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的关係 。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教师访问国外的院校和研究机构,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同时物理系也经常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杰出学者来访和进行合作研究 。教学改革清华物理系目前正在按照世界一流大学物理系的办学模式,结合中国的特点,进行体制改革 。清华大学物理系顾问委员会由美国沈元壤教授(UC-Berkeley)任主任、杨振宁、沈平(香港科大)、沈志勛(Stanford)教授任委员 。物理系的教授治学体系目前已基本建立:所有与教学科研有关的大事必须通过物理系教授会议和物理系各个委员会研究决定,如学科发展规划、学术评价、资源分配、教学安排,教师聘用和提职,等等 。物理系也正在实行tenure-track聘用教师制度 。历史清华大学物理系建于1926年秋,1952年在全国院系调整中撤销,1982年复系 。建系已经85年,复系29年 。可分为5个时期 。迅猛发展的初期1926-1937清华大学物理系成立于“清华学校”设立大学部的翌年——1926年的秋天,是清华大学成立最早的系之一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和“清华学校”,是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校毕业生中一批去美国学习物理的学生,如叶企孙、萨本栋、周培源、任之恭等人回国后构成早期清华物理系的核心 。物理系首任系主任是我国着名教育家、物理学家、我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的叶企孙1934年,叶企孙推荐吴有训接任系主任;1937年又主动让贤,推荐吴有训接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 。从1929到1938年,清华物理系共毕业本科生71人,其中多人成为大师级人物,如核物理学家王淦昌、钱三强、何泽慧、李正武,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王竹溪、胡宁、张宗燧,力学专家林家翘、钱伟长,光学专家王大珩、龚祖同,固体物理学家葛庭燧,气象学家赵九章,地球物理学家傅承义、翁文波、秦馨菱,电子学家陈芳允、冯秉铨、戴振铎,波谱学家王天眷,冶金学家王遵明,物理海洋学家赫崇本等 。此外,还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于光远,为冀中抗日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熊大缜烈士等许多中华英才 。王淦昌、钱三强、彭桓武、王大珩、赵九章、陈芳允等6位科学家于1999年被我国政府表彰为“两弹一星元勛” 。71人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有21人,美国院士2人,成才率之高,实为历史上罕见 。创造奇蹟的联大时期1937-1945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清华师生于1937年10月撤到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4月又撤到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联大理学院院长由吴有训担任,1945年以后由叶企孙接任 。西南联大物理系的教学已达到当时世界水準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极其艰难困苦的岁月,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培养出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昆,“两弹一星元勛”邓稼先、朱光亚、郭永怀(联大助教和研究生),以及张守廉、李荫远、黄授书、徐叙瑢、应崇福、高鼎三等一大批杰出人材,开出中国教育史上绚丽的一朵奇葩 。从复员到院系调整1946-19521946年5月4日联大结束 。按各人志愿,联大物理系学生10人选择到北大物理系继续学习,53人到清华物理系继续学习 。1946年10月,清华大学在北平开学 。清华大学物理系很快恢复到战前水準,是当年物理学得最好的青年学生嚮往的地方 。1947至1952年,物理系共毕业本科生176人,研究生7人 。“两弹元勛”周光召,为祖国核武器事业和物理学做出重大贡献的黄祖洽、李德平、何祚庥、唐孝威、胡仁宇、刘广均、陆祖荫、蒲富恪、杨士莪、叶铭汉、李庆忠、周本濂、高伯龙等一大批着名科学家就是这个时期培养出来的学生 。解放初考入清华物理系后来成为着名科学家的,还有管惟炎、邝宇平、黄胜年、朱高峰、何德全、钱绍钧等多人 。1952年秋,“院系调整”运动中,清华物理系绝大部分教师和全部学生,和原北京大学、燕京大学物理系以及清华地质地理气象系的气象部分合併成北京大学物理系 。清华物理系调入北京大学的师生,为北大物理、乃至全国物理教学和科研继续做出了重大贡献,周培源、王竹溪后来分别成为北京大学正、副校长,叶企孙开创了北大磁学研究 。余瑞璜则调到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成为吉林大学物理学科的开创人之一 。逆境中的奋斗1952-1976清华大学物理系撤销后,清华物理学科元气大伤,名教授全部调离(唯一留在清华的孟昭英教授去了无线电系),6名教师和14名留校的1952年暑期毕业生,重新组成清华大学物理教研组,承担起全校各个工科系本科生的普通物理及实验教学 。1955年,根据国务院的指示,为培养理工结合的新型人才,开创和发展我国的原子能科学技术,清华大学筹办工程物理系,并于1956年正式建立,何东昌担任工程物理系系主任 。物理教研组的一批教师如何增禄、刘广均、胡大璞等调到工程物理系 。工程物理系在为国家培养了以王大中为代表的一大批国家急需的核科学技术人才的同时,也建立了几个与物理有关的专业,如理论物理专业、核物理专业、材料专业等,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惕碚、柳百新、沈文庆、顾秉林、朱邦芬等人都是工程物理系文革前培养的学生 。1973年,清华大学建立了固体物理、物质结构、雷射等四个研究班,在留校的青年教师中招收学员 。儘管在“四人帮”党羽的干扰下,固体物理等研究班只坚持了半年多,但这四个研究班为日后清华大学理科的复兴储备了一批人才 。复兴1977-文化大革命结束,宣布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来临 。在邓小平有关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下,各项工作拨乱反正,百废待兴,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1978年恢复招考研究生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理论物理、固体物理、核物理等专业开始招收本科学生和研究生,清华大学物理教研组也开始招收研究生 。欧阳钟灿、顾秉林、范守善、朱邦芬等人都是文革后清华招收的第一批物理学研究生 。1979年,清华大学撤销了1957年将孟昭英划为右派分子的错误决定,年逾古稀的孟昭英院士从无线电电子学系转入物理教研组 。在任之恭等大批着名的海内外校友的呼吁下,为了适应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需要,清华大学于1982年6月24日决定,在物理教研组和工程物理系理论物理、固体物理、核物理教研组的基础上,恢复物理系 。复系时,物理系全系教职工总人数197人 。原工程物理系系主任张礼教授担任系主任(1982-1984) 。虽然行政上已经建系,但原工程物理系部分与原物理教研组部分相互之间的联繫并不紧密 。1984年8月,两部分在加上原工程物理系的加速器教研组教研组,正式整合为一个实体——现代套用物理系 。清华杰出校友周光召院士兼任系主任(1984-1988),刘乃泉任常务副主任 。1985年,清华大学理学院恢复,周光召担任理学院院长 。以后熊家炯(1988-1990)、陈皓明(1990-1994)、顾秉林(1994-1999)先后担任清华大学现代套用物理系系主任 。1994年12月加速器教研组又回到工程物理系 。1999年现代套用物理系重新更名为物理系,顾秉林(1999-2000)、王青(2000-2003)、朱邦芬(2003-)先后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系主任 。